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苍凉的手势     
丁亚平 《寻根》2001,(6):94-98
桑弧于1946年8月进入华公司,成为该公司第一位基本导演。他邀请张爱玲来编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影片。张爱玲与他相似,年纪轻轻已经成名,而且也非常喜欢电影。在沦陷区,她的《流言》出版,《传奇》又出版,书店报摊,张爱玲的名字随处可见,红得发紫。张爱玲不世出的才情和写传奇的本领,在与桑弧合作的《不了情》、《太太万岁》及《哀乐中年》三个电影创作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模拟世情精确,苍凉而华丽的末世视野入骨透彻,贯注了创作的无限感喟。其细密真切的写实主义的生活的细节呈露和喜剧幽默的精心营造的背后,所着意显现与弥散的仍然是一种人际的、人情的、人的同时也是日常的人生的回声。  相似文献   
2.
对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沈兼士在抗战期间日伪沦陷区的表现,历来存在不同的声音,如葛胜华在《鲁迅的三位酒友》一文中认为他在抗战期间,出版了《辛巳文录》,是为日伪“粉饰太平”,有媚日之嫌. 1937年7月,北平沦陷.当时沈兼士除了担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职务外,还担任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的职务.从北平沦陷的翌日起,他即辞去后一职务,不再去故宫博物院了.敌伪当时组织了一个所谓的“治安维持会”,分管文教的汉奸周养庵是其老友,他特意来拜访沈兼士,希望他继续担任文献馆馆长一职,而且开出优厚的待遇条件,但沈兼士拍案拒绝,愤怒地把他轰出去了,表示宁可饿死也不为日本人做事.辞去此项工作,他的工资仅剩下辅仁大学一处了.沈兼士家丁多,儿子沈观患肺结核,经济十分困难.当时物价飞涨,不久长女沈萃、次女沈泰不得不辍学,沈观不久也死了,不得已只有托北平图书馆馆长赵万里,把家里的一部分藏书卖给北平图书馆.读书人卖书,实属忍痛割爱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3.
梅娘是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位优秀女作家。其小说创作以独特的文学视角和流利的文笔,为人们真实地再现了东北沦陷区的社会状貌及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与当时上海文坛上的女作家张爱玲享誉齐名,是“读者最喜欢的两位年轻女作家,”素有“南玲北梅”之称。然而时隔六十多年后的今日,张爱玲又重新在海内外红火起来,而关于梅娘及其创作的研究则寥寥无几。笔者认为,我们无论是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还是从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方面来看,都应该重新审视梅娘的小说创作,挖掘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予其应有的文学地位。梅娘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伪满洲国时期的文学状况,以及身处其中的文化人特殊的生活体验、精神感受和审美追求的研究,始终没有很好地呈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中。进入21世纪,这一情形有重要改观。一些研究者开始正视这一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被冷落的主题。这些研究涉及对伪满洲国文学整体的把握,对具体作家具体创作的分析,以及原始文献的系统搜集和整理。伪满洲文学研究在当前的突破值得关注,这涉及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和创新认识,涉及到重新评定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由此出现了对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万象》是一份商业性的,都市大众的综合性文化杂志。《万象》的编辑、写作与出版,是上海沦陷区有良知的文化人的一次反控制、争自由的文化实践。由于编者的更换,《万象》杂志分前、后期,大体说来,前期《万象》主要任务是冲破占领者的封锁,打开言说空间,偏重于市民言说,后期《万象》,偏重于知识分子的言说,这样,经过前后两位编者的努力,《万象》的杂志空间里,就集中了上海沦陷区最广泛的作者,从《万象》里更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文学新人。《万象》更吸引了广大的读者,始终保持了上万的销售量,成了“(沦陷区)非常时期的非常(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黄伟 《青年记者》2020,(9):88-89
全面抗战时期,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后方国统区发行的一份具有影响力的报纸.彼时,该报高举民族大义旗帜,始终以“坚持抗战”为主轴进行全方位报道.特别是该报对沦陷区的报道更唤醒了无数国人沉睡的灵魂.当然,该报在硝烟中的呐喊,也增强了全国民众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7.
《女声》是上海沦陷时期的女性杂志,它在创始之初就关注儿童这一社会群体。在严酷的言说环境中,《女声》的儿童栏通过各种儿童文学体裁来关注儿童生活,进行儿童启蒙教育,影射沦陷当局。这种特殊历史场景中的文化坚守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而且为抵抗日伪当局的殖民统治提供了可贵的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8.
南京日本商工会议所是近代日本海外商工会议所集团中的特殊一员,其成立于沦陷时期的南京,被日本军政当局赋予“经济部队”的重要角色。该会议所不仅是代表南京日商整体利益的总商会,也是日本军政当局统治南京工商业、谋求建立殖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织。在1940—1943年期间,该会议所通过对南京工商业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为当地日商提供较为准确的经济情报,服务于日本军政当局对中日商人的经济统制政策。从会议所的调研报告中不难发现南京工商业自1938年2月起逐步走向“复兴”,遭受劫掠后南京社会出现的新气象,喻示着民族工商业顽强不息的底力与抗争精神。另一方面,南京工商业的“复兴”也寄托了日商寻求扩张的期待。日本商人在调研报告中的殖民思维,充分反映日本对沦陷区殖民统治“政军商一体”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2月15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35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张泉研究员以沦陷区文学为例,与茶座参与者讲述了他对近代日本占领区传媒研究现状与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了他认为可行的研究方法与维度,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2005,(12):56-58
专题研究的主旨阐释 关于华北沦陷区的日伪广播史研究,主要包括“时间界限、涉及地域、研究重点”三个方面。首先是研究时限:从侵华日军向关内扩张导致中国军民“长城抗战”的1933年开始,到日本战败宣布投降的1945年截止,前后共计12年。其次是涉及地域:主要涵盖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热河及平津两市,大体范围在长江以北,山海关以内的有关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再有就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