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作家王和卿散曲作品常以极丑极怪题材入曲以达成的幽默诙谐、滑稽调笑的审美情趣,甚或多有猥琐庸俗的低级趣味。这位异族统治年代中的儒士,以"玩世"的哲学精神,诗作出之以幽默、滑稽、调侃、戏谑,严重悖离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在历代研究中,其评价颇为尴尬。然而,综观其全部作品,其实可以认定王和卿骨子里仍是一个"传统文人",他的一些作品不同自主地走向"雅"的极端,表现出了对传统诗教的回归和眷恋。极"俗"之作和极"雅"之作的对立统一无疑是王和卿徘徊于悖离与守正之间矛盾游移心态的折射,是元代沦落于社会下层传统儒士痛苦心灵的真切反映。  相似文献   
2.
陈从周 《新读写》2011,(7):115-116
一百年前,英国人在天坛上演过一出滑稽戏,戏中英国人把搔首弄姿的慈禧当作战利品拍卖,然后瑞亲王为了“中国的荣誉”,花5美元买下了太后。  相似文献   
3.
张丽芬的新著《永不消逝的笑声——常州滑稽戏研究》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滑稽戏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该书将有力推动中国民族喜剧的理论建设,不愧为中国民族喜剧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4.
我与王小毛     
葛明铭 《中国广播》2009,(11):52-53
广播明星“滑稽王小毛”的问世,还得从30多年前说起。那时我还在为一天挣8毛钱而摆弄着糨糊和硬纸板。那活计单调、枯燥,聊以解闷的,除了阿姨妈妈们的家长里短就是车间角落那个老式收音机里的南腔北调了,最受阿姨妈妈们欢迎的是那嗲溜溜、糯嗒嗒的绍兴戏和让人笑痛肚皮的滑稽戏、独脚戏。  相似文献   
5.
卢晓珉 《新读写》2012,(1):30-30
当我从东方艺术中心走出来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不断地滚动着一句话:“滑稽戏越来越不滑稽了,”在刚刚结束的那场海派滑稽戏“群英会”可谓笑星云集、群英荟萃,可两个小时的表演下来,我承认我很失望。已经在电视里重复过多次的表演以及早就失去新意的段子,这一个个享誉上海滩的笑星们在众多观众面前又炒了一次冷饭。当一个节目被表演得太多,以至于观众闭着眼睛都能将台词背出来的时候,再好笑的滑稽戏也只能让观众苦笑。  相似文献   
6.
补白     
仲呈祥 《学习之友》2012,(11):17-17
@赵晓:尼尔·波兹曼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滑稽戏。”  相似文献   
7.
卡通画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可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笑话百出”,已成谚语。为了替女儿家挣银子,让外孙儿们吃饱穿暖,刘姥姥故意出洋相,讨贾母、王熙风、小姐和丫环们的欢心,演出了一出出逗人发笑的滑稽戏。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4-35
1月,由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精心打造、上海剧本创作中心联合制作的大型滑稽戏《阿福》在逸夫舞台进行第2轮演出。该剧根据滑稽戏《复兴之光》重新创作,剧本人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并获文化部启动资金。该剧由5场戏组成,通过主人公阿福人生的5个片段,折射出上海城市跌宕起伏的百年历程,是建党90周年的献礼作品。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曲艺术发展至宋元时期趋于成熟。古代歌舞、滑稽戏、说唱等艺术形式对戏曲的产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生》2012,(Z4):85-87
独脚戏又称"滑稽戏",是上海富有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它以滑稽娱人为主要审美功能,演出均使用方言。1920年前后,艺人王无能首次单独进行滑稽表演,因一人饰演多种角色,故而取名独脚戏。它分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特别是上海市黄浦区的老城厢一带,形成了一个高达千百万人口的沪语语系曲艺文化圈。2008年6月,上海独脚戏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