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上的明代后期,欧洲的美术作品和绘画技法开始传入我国宫廷,随后在民间得以广泛的传播。在这一时期艺术上的"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也为我国现代及当代美术的发展确定了基调。  相似文献   
2.
吴泉明 《收藏》2008,(10):49-52
民国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随着满清王朝在内外交困中轰然倒塌,瓷部景德镇延续了几百年的御窑厂也成为了历史的陈迹。但传承千年的制瓷技艺、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和颇富造诣的艺术人才并未烟消云散,依然聚集在此。在列强入侵和洋货冲击下,他们奋发图强,创造出许多无愧于时代的新技术、新产品,为瓷都再次谱写了绚丽的篇章。同时,流落民间的一些艺术家,也为景德镇的制瓷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宫廷艺术、民间艺术和文人艺术融合在一起。而彩绘业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技术人才。由于原来朝廷的俸禄已不复存在,使得这些艺人们不得不直接面向市场,迫使他们潜心研究。不断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竞争力的浅绛瓷画和稍后的新粉彩瓷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何涛 《收藏界》2011,(1):52-52
历经数年的浅绛彩如今已被看做与文人瓷不可分割的傲称,不乏大家之作和一些民间制瓷画师的精品面世,伴随收藏者不断的挖掘与研究,收集并整理了一系列的学术资料,已经奠基了浅绛彩和文人瓷在当今收藏领域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陈建欣 《收藏界》2012,(1):48-49
众所周知文人瓷画的发展,经过了浅绛彩瓷画—新彩瓷画—新粉彩瓷画三个阶段。晚清时期由文人士大夫和御窑厂画师以瓷代纸、以画入瓷创作清新淡雅的浅绛瓷画,经过由民国初期以陈松为代表的文人画师以洋彩颜料创作新彩瓷画过渡,进而自民国二三十年代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画大师绘制新粉彩瓷画,  相似文献   
5.
马景政 《收藏界》2012,(9):48-50
一笔淡赭,一抹浅绿,一点矾红;一带远山,一汪近水,一片疏林;一叶扁舟,一蓑烟雨,一缕轻云……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浅绛瓷画作品,突然诞生在人才辈出的"同光中兴"这一封建末世的特殊时期,又迅速消失在民国初立的乱世狼烟之中。走过沧桑百年,这些散发着浓浓书卷气息,凝聚着悠悠文人情怀的瓷画作品,被一屏一尊、一壶一盏地承载着,依然优雅地伫立在现代人的书房案几之上。像一曲曲静美的古旋律,奏响着穿越时空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6):F0003-F0003
邹继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现就职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期刊社。系景德镇陶瓷艺术家联合会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7.
陈建欣 《收藏界》2010,(1):35-37
文人绘瓷现象始于浅绛,经过新彩瓷绘过渡发展到新粉彩瓷绘,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认知。 关于浅绛彩瓷的创烧年代通常有以下几种提法。 1.部分学者认为浅绛彩瓷画创烧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盛行于清末的同治、光绪时期和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8.
王德安 《收藏界》2010,(2):72-74
竹林七贤 生活放诞,不拘礼法,好虚无之谈。 南京一位爱好历史的高中生,和我聊起了六朝,我问他六朝有七个有名的文人,他说那就是“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9.
李熊熊 《收藏界》2013,(5):65-67
明代青花瓷器上的纹样,许多是有特定寓意的。但年代久远,这些寓意未必能为今人所知。本文试解其中一种存世量较大的花卉纹样。这种花卉纹很特别:主体是一高一矮两朵盛开的鲜花,生长在从地面出来的一根花茎上;鲜花的花形并不固定,有的像菊花,有的如牡丹,有的则像  相似文献   
10.
农夫 《收藏界》2013,(11):148-149
中国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清新雅丽的品质,曾被选为国家宴会用瓷、国家礼品瓷和毛主席用瓷,获得“国瓷”的美誉,号称“红色官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