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14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127篇
综合类   59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04,(23):51-51
佛门中的坐禅入定,讲究的是心无杂念,方能得入真如之境。儇师打坐时,内心里暗暗地却在复局,以佛门守则而言,当真是无可救药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明代董其昌山水画的艺术特征:以禅入画,诗、书、画结合以及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野草》为考察个案,分别论述了二者的直面与超越层面,又在比较中指出了《野草》的虚妄哲学对《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佛、道思想指归在生存穿透性上的超越,进而试图梳理出一种现代人格对一种古代传统人格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武当》2003,(2):64-64
为了进一步研究、普及推广武当内家拳法,武当杂志社、武当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经过两年努力,编辑出《武当武术精萃》(第一部),最近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既是武当文化丛书一部分(武术部类),又是《武当》创刊二十周年精华选本。武当武术挖整工作历经近二十余年,挖整功法套路200多种,文字材料达3000余万字,但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5.
龙轩 《收藏》2001,(8):43-45
这首诗是我拜访天津金石书法家、鉴藏家刘栋先生之后吟得。刘栋,字大梁,祖籍河北沧州,1944年生于天津。他工金石书画,精于刻瓷,尤其在收藏和研究藏传模制泥佛领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16岁,一直是诗人眼里的花季。但是,我知道,我的16岁不是花季,它更像一棵沙漠中的仙人掌.只因为。我那时是个寂寞孤傲的坏少年。  相似文献   
7.
《佛说痔病经》是义净从印度翻译而来的一卷密教文献,对痔病描述颇具特色。其内容见于敦煌文书S.5379、《大正藏》《医心方》、西夏写卷И_(HB).NO.807。经研究发现S.5379时代最早,与后三种写本有差异,当各抄自不同底本。其内容里关于痔病的描述可发现是受到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昙梵陀利学派的影响较大,阿育吠陀对痔病的认识由身体各部位皆可长出“痔”,逐渐缩小至仅描述肛周疾病,由广义至狭义。该经卷先在中国的中原传播,又返传敦煌、黑水城,后又传至日本,流传甚广,并影响中医对痔病的认识,使中医之“痔”由肛周疾病扩大至鼻痔、耳痔等其他部分的赘生物,由狭义至广义。该经卷保留中印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痕迹,在浓墨重彩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8.
木佛村之战     
李绮 《兰台世界》2004,(8):43-43
1938年秋,在河北省灵寿县以东十余里的木佛村,我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八大队一营的一连和二连,与侵华日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当地人民群众中成为佳话广为流传,对抗击日寇、开展人民战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变异现象的产生是客观环境与主观认知互相作用的结果,仅从语言社会学层面或语言认知学层面去解读语言变异现象的形成及传播原因都过于片面。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语言变异现象产生的社会因素和基于认知层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以2017年最新网络热词"佛系"为例,对其来源、变异过程及隐喻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的是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的南宋禅画《潇湘卧游图》中的全部题跋。目前,该画上现仍留存9条南宋人的题跋,5条明清人的题跋,另有1条南宋人的题跋散佚,但载于《石渠宝笈初编》。题跋保留的完整性,留下了丰富的资料。经由9条南宋人的题跋,可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南宋时自上而下的修禅风气,非但使士人居士与禅师之间相互形成了紧密的关联,还使士人之间多有结社交游。第二,《潇湘卧游图》中的禅意,使南宋居士们阐发无穷,显示出深厚的禅学素养。第三,题跋中的南宋士人,并非交游圈中的画家或收藏者,而是围绕着禅社而结交的社友,对禅意的探究多过对画意的欣赏。自明代之后的题跋,则如今天常见的样貌,主要围绕鉴定、鉴藏展开论述。各种语境的题跋,生动地呈现出了不同时代和身份的士人之兴致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