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造成讽刺的效果,罗隐调动了比喻、曲解与窜改、隐嘲、学嘴学舌与滑稽模仿、映衬、引证等多种修辞手段来进行诗文创作。它们的成功运用,使作家成为一代讽刺大家,却无助甚至有害于他的科举中第。  相似文献   
2.
唐末社会动乱,吏治大坏,罗隐看透了科举的本质,用血泪和生命写下了许多“落第诗”,揭露鞭挞官场的黑暗,控诉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从这些诗作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疾恶如仇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认识到唐末社会的腐败本质以及唐朝灭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蜜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每当想起唐朝诗人罗隐的这首《蜂》,就会想到我家枣树上那些可爱的小蜜蜂。又是一年枣树开花时,那青青的绿绿的树叶中间,又密密麻麻地盛开了白色的小米粒般大小的枣花,一种清新淡雅的香气溢满了整个庭院。"嗡嗡嗡……"在那棵枝繁叶茂的枣树中间,无数的小蜜蜂忙碌开了。它们振动着透明的小翅膀,在枣树花丛中飞来飞去,细长的"携粉足"上沾满了黄黄的花粉。在这棵高大的枣树上有几个  相似文献   
4.
只要你承认自己有身为灵长目动物的本能,你就不得不承认:好色之心人皆有之。唐代的文学超男罗隐,诗作遍传天下,引无数粉丝竟折腰。很自然地,那折腰者中有半数是纤纤女儿腰,时任中央高官郑畋的女儿就是其中之一。高官郑畋没有门户之见,心想罗隐虽穷,但既然有才,既然女儿喜读其诗暗慕其人,不如才子佳人撮合撮合,搞不好就成了历史佳话。但没想到,那郑美女自从见过罗隐真身之后,  相似文献   
5.
唐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黑暗的时期.由于时代和个性的因素,罗隐的生平遭遇笼罩着浓厚的悲剧色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隐的创作.哀伤、绝望是罗隐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在诗文创作上,罗隐有意识地求新求变,并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6.
:罗隐是晚唐一位比较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由于个人经历和所处时代的影响,而呈现出比较独特的风貌。本文试图从他诗作的哲理化倾向入手来展开研究,以求全面认识和评价罗隐的创作成就及其在唐诗发展史中的地位。罗隐诗的哲理化倾向首先是其生存状态的反映,同时也缘于他对动荡的唐末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审视,此外还有整个唐诗发展逻辑的制约与影响。从他的这种诗歌风貌中,可以感到罗隐与他的同道一起正在渐渐地结束着唐音并奏响了宋调  相似文献   
7.
唐末诗人罗隐,少有才学,想通过科举走上仕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但他生不逢时。唐末社会动乱、吏治大坏,科举考试已徒具形式,一般寒士很难及第。罗隐连考十次,最终还是名落孙山。他看透了科举的本质,用血泪和生命写了许多“落第诗”,揭露了官场的黑暗,控诉了科举的罪恶,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从这些诗作中,我们不仅感受到诗人疾恶如仇的品格、不屈不挠的精神,更可以从中认识唐末社会的腐败本质。  相似文献   
8.
罗隐入蜀考     
罗隐于咸通十三年秋沿江入蜀,入路岩幕,次年秋后离蜀北归;其在蜀中的主要活动范围是成都至利州一带。  相似文献   
9.
罗隐是晚唐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咏史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或借古讽今,或借史写心,立意新颖,讽刺尖锐,艺术特征鲜明。罗隐的咏史诗成为其反映和表现唐末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艺术手段与途径,受到历代诗评家的褒赞。  相似文献   
10.
川滇黔相邻地区的昆明、楚雄、曲靖、六盘水、毕节、昭通、凉山、宜宾等地的民族中广泛流传有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其中有数十个故事内容完全相同。将区域内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进行全面梳理,从故事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和文本释读,阐释区域内流传支格阿鲁故事与罗隐故事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