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善待苦难     
落榜、失恋、失业……现实生活中,你是否四处碰壁、伤痕累累?你是否时常怨恨、畏惧、沉沦? 先来看看这些人曾经有过的遭遇吧! 彼得·丹尼尔小学时常遭老师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得,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在26岁前仍是大字不识几个,有一次,一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给了他相当大的启示。现在他买下了当初他常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版了一本书:《菲利浦太太,你错了》.  相似文献   
2.
serra 《网球》2008,(2):22-26
费德勒和他的敌人克里斯:欢迎大家来到墨尔本,来到今年的第一个大满贯赛事,我很高兴能和全世界四名最优秀的网球记者在一起,他们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三个不同的大洲,我们将一起聊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让我们先来说说男子吧,不管这一  相似文献   
3.
张敏 《新闻知识》2007,(9):18-20
美国有位对报纸产业研究了30多年的菲利浦·迈尔公教授2005年写了一本书《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以精确的数字和细节论证出一个预言:"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读者将结账走人。"作为持续风光20多年的中国传统报业的从业者,实难接受这样残酷的前景;但面对日新月异、铺天盖地而来的新媒体的狂轰乱炸,曾为传统纸媒  相似文献   
4.
陈樱 《世界文化》2008,(11):40-41
《亨利和琼》(又译作《情迷六月花》、《三情》),是以个性和诗意著称的大导演菲利浦·考夫曼继《布拉格之春》之后又一惊世骇俗之巨片。这部由弗雷德·沃德、玛丽娅·德·梅德罗斯和乌玛·瑟曼主演的作品,堪称世界电影的经典唯美之作。影片的创作蓝本来自早期女性运动的风云人物、美国女作家阿娜伊丝·宁的日记,  相似文献   
5.
乒乓圈     
《乒乓世界》2006,(11):8-9
2006年10月12日,在国家乒乓球队教练述职和竞聘会议上,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向国家队教练和全国各省市主教练正式宣布,陆元盛出任乒羽中心主任助理职务(正处级)。刘凤岩还同时宣布了国家队新的队委会班子。按着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要求,队委会由刘凤岩亲自挂帅。其他5名成员是:原乒羽中心乒乓球一部部长李玉环、国家队领队黄飚、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女队主教练施之皓和资深教练李晓东。新上任不久的乒羽中心副主任李振国也在这次会议上亮相。  相似文献   
6.
孙秀萍 《学子》2013,(5):137-138
"一定要谨记伏尔泰石膏像的主要特征""务必牢记一个果子的几笔重要调色""迅速抓住模特的轮廓与明暗交界线"……这是五年前,我在北京010画室学习期间,每天都能听到的几句狠话,也称之谓老师对我们绘画要求的几大定律。五湖四海,齐聚一堂,画班严厉苛刻的教学定律却也造就不少名校学子,现在回想,这种别于其他画室的教学也无非是更负责任的模式体现。似于闭门造车的应试教育,毫无实践可谈,更谈何创作  相似文献   
7.
约见校长     
儿子所在的小学有近900名学生,由一名校长和一名副校长管理。校长菲利浦斯博士的身影在学校里到处可见。比如说一早上学时,校长可能就站在门口和孩子们打招呼。校长几乎能叫出所有孩子的名字。儿子是五年级才转学来的。他入校第一周的一个早上,校长看到他就说:“早上好。你一定是个新学生,你叫什么名字?”从此以后儿子的名字就进入了她的学生名库,见面时一定叫得准。随着儿子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校长对他不仅认识,还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袁瑞雪 《考试周刊》2013,(22):34-35
菲利浦·拉金是二十世纪继艾略特之后英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大部分诗歌弥漫着深重的悲观主义,充斥着孤独、绝望、痛苦、忧虑、无奈等内心的体会,其许多诗作都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焦虑及对死亡的忧惧。本文以《降灵节婚礼》为根据,分析诗人的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菲利浦是个成功的艺术形象。用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透析这个形象,发现“补偿机制”和“自卑情节”在他的身上都有明显的表现,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一个战胜了人性的弱点和自卑的斗士,他的生活,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一切人都是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0.
Jude 《网球》2008,(2):42-44
今年的澳网,休伊特仍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谁叫澳洲乏人,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呢?纳德·托米奇尚小,菲利浦西斯又老不争气,澳洲人在澳网就只能看休伊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