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篇
  免费   6篇
教育   1279篇
科学研究   7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78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围绕《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沃尔特·本亚明的翻译理论展开论述,通过分析和探讨如“纯语言“、“来世“等重要概念,发掘蕴涵在其中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从而揭开沃尔特.本亚明的《译者的任务》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撰集百缘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看法不一,本文主要从词语的角度对<撰集百缘经>作一番考定.  相似文献   
3.
陈维娟 《东南传播》2022,(5):123-126
口述影像是近年来视听翻译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口述影像主要面向盲人及视力障碍人群,通过将视觉信息转换为听觉信息来满足视障人士认知和审美诉求。通过梳理近二十年国内外口述影像研究成果发现,口述影像研究在可及性研究和文本类型等方面有待深入,而国内口述影像研究还需对口述影像译者培养等方面的应用型课题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出发,通过4个具体案例,讨论了译内与译外之间、鉴者与赏者之间、自译与自评之间以及缺席与在场之间的关系,解析了翻译批评的操作性。作为译评者,具备明确的身份意识和角色定位,将有效提高翻译批评的操作性,增强其客观性,这也是构建翻译批评理论和检验翻译批评理论有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译者是从事不同语言翻译工作的人。译者出现很早,起初特指翻译北方语言者,后来扩展至整个翻译界。宋代民间译者众多,活跃于各个领域,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翻译者、外国语言翻译者、方言解释者和译经高僧等。译者多从事外交往来、军事交涉、司法诉讼、商贸沟通和讲经说法等方面的职业。除译经高僧和中央职官系统的翻译官外,译者多由宋朝四周边界地带的人士充当,且因接壤民族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类人虽出身低微,社会地位低下,却在宋朝对外交涉和对内统治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曾莹  李永兰 《海外英语》2022,(5):15-16+35
在变译理论中,译者是关键性因素,但变译理论中对译者主体的论述都是从译者的内在素质上提出要求,而对译者主体的转变及这些转变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等问题未进行研究。文章借用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和目的论中的相关概念来回答这一问题,旨在对变译理论中的译者主体做出补充,使译者更好地认识变译理论中的译者主体,了解译者主体的变化及变化给译者带来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张祺 《海外英语》2022,(5):50-51
影视作品在走出国门后,担任着本国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而字幕在其中更是主要的文化信息载体,字幕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化信息的接受程度,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口译或是笔译的方法关系到译文能否符合字幕翻译的要求以及能否充分发挥出字幕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该文章主要着眼于口译方法在汉译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并与笔译方法进行对比,立足于视译、译者创造性等相关理论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翻译活动是一个复杂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涉及译者、译文、原作者、原文和读者等。翻译过程中谁才是翻译主体这一问题的答案受到翻译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翻译主体的确立至关重要。目前对于"谁是翻译主体"的界定众说纷纭,其中对于译者到底是不是唯一的翻译主体争议较大。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具有一定参考性的方法论,将其运用到翻译主体的研究中是合理的,再结合翻译主体间性研究范式,得出"谁是翻译主体"的结论则更加科学严谨。  相似文献   
9.
张艳菊 《海外英语》2022,(16):44-45
诗歌语言简洁凝练、形式工整,所表达的内容丰富有内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体现,如何在对外交流中将诗歌所蕴含的文化美学及文化自信翻译出来,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工作。尤其是译者主体性,一部分观点认为译者主体性应该尽可能避免,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应该得到最为有效的发挥,两者观点争执不下。直到近几年来,主流观点认为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难以避免,而合理地发挥译者主体性有利于文化作品价值的最大体现。基于这种观点,探讨译者主体性对诗歌翻译的影响更多是从正面出发来进行探讨,并且形成一定的经验,进而通过经验累积与总结为后续的翻译工作进步带来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0.
习萌 《海外英语》2022,(13):41-42
为了分析刘宇昆在英译科幻文学时主体性特征,以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为理论基础,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内涵的体现。研究发现,刘宇昆在英译时对翻译生态环境各因素进行了恰当的适应与选择,并灵活运用了翻译技巧。为了更好地进行双语转换,对翻译策略进行恰当适应与选择,充分体现了其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