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锦标主义与人本主义是我国当前体育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自锦标主义由清末伴随新式体育引入中国以来,其与人本主义在体育价值上的争论至今未曾停止。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它们各自在当今体育活动中的价值,并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两者可以充分发挥锦标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优势,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2.
近期在武汉举办的亚乒赛,中国选手包揽男女冠亚军。这种令人心潮澎湃的场景,却收获意想不到的社会诉求:"咱能输几场吗?"从哲学和史学观考察,任何事物的存在只是个过程而已,锦标主义也可以视为伴随时代起伏的体育思潮。锦标主义遭到质疑的原因主要有:锦标大国与体质下降的反差;政治为本与以人为本的反差;阶段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反差。在新的形势和任务统摄下,如何看待请输诉求,又该怎样重新审视锦标主义思潮,值得国人理性思考,以回应社会和国人的"请输"诉求与关切。  相似文献   
3.
1 锦标主义这个词,在我国体育运动发展史上有其特殊的重要地位,反对锦标主义几乎是人人皆知的竞技运动指导原则。然而,究竟何为锦标主义?在我国的大型辞书,如新旧《辞海》、《汉语词典》等书中皆未阐释,就连体育运动的专业词书,如《体育词典》等也找不到;无独有偶,台湾出版的《体育大辞典》里也没有这个词。可见这个词的存在,还有一些奥妙,这里试着做些剖辨。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成者王侯败者寇。这在我 国的一些体育新闻报道中得到了印证,一些体育新 闻工作者那种对胜者的吹捧,对负者贬损,简直到 了无以复加的地步。1992年,当中国足协聘请的德 国籍教练施拉普纳踏上中国的国土时,体育新闻界 对其宣传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不少报道 中指出:施拉普纳是德国十大优秀教练之一,有把 一支乙级队带入甲级六强的经验等等。当施拉普纳 指挥中国队获得亚洲杯赛第三名之后,报界宣传更 加热烈,亲切地称施拉普纳为“老纳”、“施大爷”,对 于球队暴露出的问题避而不谈。然而,当’93世…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育竞技场上,我国体育健儿掠金夺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与竞技体育取得成绩相伴随的是"锦标主义"的盛行,这背离了奥林匹克"重在参与""以人为本"的宗旨和精神,值得人们深思。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狭隘的小集团、个人主义、庸俗功利主义的蔓延滋长,竞技体育政治化的消极影响,竞技体育过度商业化、职业化的消极影响,以及竞技体育道德教育的偏失和运动员道德修养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青少年体育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一贯重视对青少年的体育教育.他主张"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并对青少年提出了体育锻炼的方法争要求;倡导"三育并重"、体育第一,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抓好中小学体育工作,还要革除学校体育中片面的"锦标主义"、"金牌至上"思想.  相似文献   
7.
锦标主义的百年纠结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新式体育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存在着“土洋”体育之争,关于锦标主义的争论和纠结也一直没有停止过.锦标主义的争执实质是中西体育文化冲突的表现.随着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深化和当今体育的国际化、人本化趋势,未来的锦标主义必将走向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之路,以此来平息锦标主义的百年纷争.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足球进校园,全国各地搞的热火朝天,足球在我国校园迎来了春天,即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足球人为之高兴、振奋,许多地方为此专门召开了现场观摩会、研讨会。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下面,就此话题谈谈自己四点不成熟的看法。1.开展校园足球要加强引导、督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园足球如同一列火车,火车头不给力,或者行驶的方向错误,整列火车都不会快速前行,甚至会出现出轨翻车的致命问题。校长就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锦标主义”的启示,结合当前竞技体育脱离教育所带来的问题进行思考,对竞技教育的回归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7,(6):53-5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公共性和主体间性理论对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失衡现象进行了历时性研究。结果认为:大众体育发展失衡与我国早期对"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术语错位指向和内涵理解单一相关;长期失衡导致了大众体育发展存在体育公共服务体量匮乏和结构单一、活动内容形式异化和代际体育文化素养贫乏的困境;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失衡超越的关键在于由政府主导优化公共性结构,加强体育非正式制度建设,具体表现为强化和优化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加快体育非正式制度的自组织建设两个方面;在强化和优化公共性的同时,把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关系定位于主客体间性;在维持社会本位和人本位的适度张力下,在对话中改变二者以往的对立状态进而促进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