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杨天举 《垂钓》2002,2(12):37-38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在山水相依的北山湖垂钓妙趣横生。让人乐不思蜀。  相似文献   
2.
逍遥与拯救作为两种不同的价值诉求,曾在中西文化对比的思潮中为人所知。不过早在十九世纪初,德国哲人叔本华事实上已构想了这两种价值理念。它们分别体现在其美学与伦理学的思想主题之中。叔本华的逍遥正是"静观审美式"的逍遥;而其拯救则包含了德性实践与否定生命两个方向。逍遥与拯救,虽在中西文化对比的语境下大为不同,然而在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中却是息息相关的。这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是以否定意志为内在前提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3.
心灵潮汐     
山,沉稳坚硬。水,灵动聪慧。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篇山,连绵起伏、气势磅礴;山,危峰耸立、怪石嶙峋;山,连亘绵延、蜿蜒曲折;山,峰峦起伏、直插云霄。山,有巍峨昆仑;有喜马拉雅;有雄奇险秀的华山;有清秀挺拔的庐山;  相似文献   
4.
《武当》2004,(10):53-53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  相似文献   
5.
红莲花     
紧跟起伏的蛙鸣,匆匆从乡间的陌上走过,我看到翔舞的蜻蜓,滑过泥泞的沼泽地,顶着沁脾的花香,回到风荷小小的心脏,静观莲塘深处的阴凉,在夏日是怎样临山呈瑞,照水呈祥。贤淑的村姑,也开始偷偷藏在莲边,浣洗羞赧的红妆;或者以莲花的风姿,对满池  相似文献   
6.
作为寻根文学的重要文本《红高粱家族》系列以现代意识反观历史,在背景的选取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都体现出了传统文化中“静”与“动”之美,有典型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雅明认为随着机械复制技术在艺术生产中的运用,艺术品的展示价值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从而给现代艺术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其中之一就是艺术接受方式的转变。艺术接受方式从对传统艺术凝神静观的方式转变为消遣的方式。本雅明对这种消遣式的接受方式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本雅明过高夸大了这种消遣方式,这种接受方式和对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的凝神静观相比,它拒斥了观众的想象参与,造成了观众思维活动和想象活动的严重缺席,使观众处于被动状态。  相似文献   
8.
要真正理解僧肇佛学的有无论、动静观,必须将僧肇佛学纳入到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考察,研究其面对和回答的时代主题,及其吸收融合的不同思想文化资源。僧肇佛学的有无论、动静观主要包含两方面内涵:其一,从大乘佛教般若中观学说立场出发,提出“非有非无”、“非动非静”观念,否定魏晋玄学有无论、动静观关于现象世界和本体存在的实体性理解,从现象世界存在本性的角度论述了性空观(“不真”)和性住观(“不迁”);其二,承续魏晋玄学的体用论主题,在“即体即用”的体用论基础上,阐发了有无一观(“即万物之自虚”)、“即动而求静”的观念。僧肇在正确理解和坚持般若中观学说的前提下,承续了魏晋玄学的理论主题和体用一如的理论意向,从思想理论的许多方面对般若中观学说与老庄玄学思想进行了融通,在推进魏晋玄学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佛教中国化的方式及趋势起了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上海活宝”之称的周立波蹿红中国南北大城市的是在2009年夏天,他的《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盘点2007》《盘点2008》《我为财狂》这一系列兼具上海特色与全民共性的大型脱口秀表演,在叫人开怀大笑时,又让人不得不猜测他“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