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刷业已经成为江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众多印刷企业形成“群星璀灿”的局面。江门印刷业的“龙头”是鹤山鹤山印刷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印刷都是鹤山的品牌和支柱产业,早在上世纪中期,在世界印刷中心之一的香港,鹤山人已在印刷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业内流传着“有印刷的地方就有鹤山人”的讲法。而鹤山印刷业的“龙头”是雅图仕。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四川师范大学、蒲江县人民政府、香港孔教学院联合主办,蒲江县会展办、文旅西来古镇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四川了翁茶业有限公司、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协办的"纪念鹤山书院创建800周年国际论坛暨宋明理学与东方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1日至4日在四川省蒲江县隆重召开。来自日本、韩国、德国以及中国台  相似文献   
3.
2007年,我们提出了把鹤山广播电视台打造成为在全国县级广播电视系统中具有影响力的强势传媒的战略目标。这个定位就是区域领先战略,正如俗话所说:宁做小池塘里的大鱼,也不做大海里的小鱼。几年来,在市委、  相似文献   
4.
魏了翁贬谪湖南靖州期间是他学术研究与诗文创作的黄金时期,可以说他在学术和创作上的重要地位主要是这一时期奠定的。靖州特殊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与人文氛围为魏了翁治学与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而当时广大士大夫阶层求真向善的共同追求使魏了翁俨然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领袖,靖州因此也由一个荒远之地一夜间仿佛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正卓筒井的神韵氤氲着四川大英这片神奇的土地,白鹤山的细雨浸润着大英县实验学校这方教育的热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00年9月,大英县实验学校以"造就一代名师,培育一代英才,争创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办学理念,开启了她"教人求真,教做真人"之路。"登山理论"激发了实验人超越自我的豪情,"老鹰精神"激荡出实验人思索求变的勇气。一树葱茏渐渐长成,一卷丰厚从此展开。  相似文献   
6.
正序古今来瑟居六乐,剑统五兵,制器尚已。夫瑟与琴并用乃琴在而瑟亡矣。即今之谈剑者往往假刀法托之,抑知古之人居则在侧,行则佩身,饮食宴享则起舞以佐欢,未尝一日废也。汉唐以来,彬彬之士执笔墨而拘于文,赳赳之夫仗戈矛而流于莽,遂使古法渐湮,而干莫之  相似文献   
7.
介绍晚清名词作家郑焯的三种手稿本《大鹤山人诗稿》、《大鹤山人杂稿》和《比竹余音》。  相似文献   
8.
郑观应的《罗浮待鹤山人诗草》洋溢着变法自强思想,他用诗歌凸显“古今之变局”论和“春秋战国”说的历史观和时局观,作为亟言“变法宜决断”的依据,他在吟咏中所表达的变法自强思想,始终把“改科举”、“设学校”、“育人才”放在首位,在主张“练兵将”、“制军器”的同时,强调“决胜于商战”。其又一特色是明确主张进行以改官制为中心的政治改革,并有抨击“专制”、向往“民权”的吟咏。“此际朝廷求变法,可如俄日合经营”,郑的这种心声与维新派同调,但他缺少实践维新的献身精神和主体意识,故只是维新论者,还不是维新派。  相似文献   
9.
南宋著名理学家鹤山先生魏了翁不倚门傍户,而是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他思想的真精神或曰活精神主要体现在:一、会通精神,二、度越精神,三、务实精神,四、重教精神,五、和合精神。继承和发扬鹤山的五点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现代的社会都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邛崃白鹤山鹤林寺有邛崃八景之“书台桂影”,此“书台”是常安民“读书之庵”旧迹还是魏了翁“故读书台”之“鹤山书台”,历来争讼不断。遍考文史诸籍,宋代魏了翁在蒲江白鹤山而非邛崃白鹤山营造“鹤山书院”,而明代邛州知州汪中又在邛崃白鹤山幽居寺修建“魏文靖公书台”,《(正德)四川志》误为“蒲江鹤山书台”。杨廷仪曾记载蒲江“鹤山书院”迁址至邛崃威显庙,其后安磐始误幽居寺“魏文靖公书台”为魏了翁亲建之鹤山书院故地,并借用《(正德)四川志》“鹤山书台”之名指称“魏文靖公书台”。王圻又混淆幽居寺“鹤山书台”为魏了翁读书新台,而误白鹤山鹤林寺常安民“读书之庵”为魏了翁“故读书台”。万历《四川总志》承袭王圻之误,影响了明、清各地方志的撰写,沿误至今。实际上,魏了翁《卭州白鹤山营造记》明确记载邛崃白鹤山鹤林寺有常安民“读书之庵”,并非魏了翁讲学旧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