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革 《百科知识》2014,(1):30-31
正1914年,被誉为"史上最美科学家"和"跳频技术之母"的海蒂·拉玛在奥地利维也纳诞生。上天是如此垂青这位非凡的女性,使她集倾城倾国的美貌和非凡出众的智慧于一身,银幕上她是令众生倾倒的性感女神,在科学领域则是发明了"跳频通讯技术"的杰出科学家。用"比她聪明的都没她漂亮,比她漂亮的都没她聪明"来形容海蒂·拉玛,虽合情合理,但仍有些屈就,因为在黑白片时代,她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就连著名影星费雯·丽也因长得像她而倍感自豪。而在如今早已被大众熟知的CDMA技术上,她所作出的贡献更是至今无人能及。尽管她一直没能从自己的研究专利中获利,但她对全球无线通讯技术所  相似文献   
2.
江南岸     
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以绵绵诗意,把岸这一稚拙的江南风物,深深地烙进人们的心里。江南文人王安石对"绿"字的斟酌,历来为人颂扬。无心插柳的闲来之笔,不经意间,把江南岸的美名四下里传播了开来。江南水沛。有水便有岸,诗曰:"淇则有岸。"有岸之水,清泠映天,人来人往,心生留恋意;无岸约束,水就成了灾患,驱人逃离,害人不浅。江南水美,岸功不可没。或宽或窄的一段,或绿或黄的一圈,或曲或直的一条,江南岸  相似文献   
3.
童话,完美的梦境。半个童话……未免有些缺失吧?然而,魏一璠同学却在看完影片《罗马假日》后顿悟:在现实社会中,拥有半个童话就已足够。再走一步,得到的将不是童话,而是破碎的美梦。  相似文献   
4.
面对父亲     
《爸爸》,一部老电影,1966年,匈牙利,黑白片。看这个片子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导演伊斯特万·萨伯,另一方面就是看着封面上那对父子阳光灿烂的笑容时,有些怀疑——记得几年前在那部由15位世界著名导演合作的《10分钟年华老去》(Ten Minutes Older)中,萨伯的那10分钟可是出奇的现实而残酷,短短几分钟,他就完成了一个生活中你无法否认,甚至也可能无法回避的悲剧,导演也平静到了冰冷的地步———难道早期的萨伯会是这么轻松而乐观的吗?小男孩儿对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就去世的父亲做种种的猜想,不管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细节,都会激发他的想象。父亲是…  相似文献   
5.
《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感觉性的文章,作者将愁情和雨景,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目前与联想交融交汇,传达出“春雨绵绵”“秋雨潇潇”般的离愁,以及“天潮潮地湿湿”般的伤感.所以,这篇散文给读者的印象很“虚”,造成了师生教与学上的困难.只有挖掘出该文的“实”,解读的难度才会减轻.  相似文献   
6.
乡愁是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他在"2003年度散文家"获奖感言中曾有一段自述:"乡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情,但不完全由地理造成。一个人多年后回到故乡,仍然可能乡愁不断,因为他所熟悉的故乡已经改变了。物是人非,便有乡愁。若是物也非了,  相似文献   
7.
刘薇 《新闻爱好者》2011,(14):115-116
平铺和纵深,这两种基本的绘画语言曾经被各自沉淀在中西电影的镜头里,以一个个剪辑的画面联缀,形成中西影视语言鲜明的审美风格。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同一时期的两部题材类似的电影,其画面的阐述和镜头的叙说可以代表平铺和纵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一部是1948年由中国上海文华影片公司摄制的黑白片《小城之春》。此片第一次在上海公映时,几乎没有引起什么  相似文献   
8.
传统影像是利用感光材料中的感光剂在光的作用下发生一定化学变化的特性,应用摄影技术将图像通过光波记录在感光材料上而形成胶片影像。胶片由底层和乳剂层组成,底层为塑料片基,乳剂层是光学记录层。片基是乳剂层的支持体,使胶片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强度。乳剂层主要是由明胶与感光介质银或染料组成,俗称药膜。以银为记录介质的胶片是黑白片;以染料为记录介质的胶片是彩色片。  相似文献   
9.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10年,有的也许就成了"古董",比如,那些学费的收据。10年,有的也许就成了"黑白片",比如,"破房子、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回望,才知道:走过,是如此艰难,亦如此辉煌。2000年,"两基"的目标基本实现;2004年,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启动;2006年,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  相似文献   
10.
婕好 《上海集邮》2013,(8):17-19
在展现老上海风光的清末民初明信片中,有不少以当时拍摄的豫园主要建筑与园景为图案,为令人留住了百多年前海上名园的真实影像。其中的景观与现状相对比,或依稀可辨,或面目全非,有的甚至已不复存在,只能留在片上成为供人追忆的线索。湖心亭与九曲桥提及这些老明信片上频繁出现的"主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