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语作为有清一代的国语。在民族融合的大潮中经历了其产生、发展、繁荣以及衰微的过程。以民族融合为立足点,对其中的满汉杂居、满汉通婚以及满汉文化融合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满语衰微原因。  相似文献   
2.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是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重点科研项目成果之一.是以吉林省通化地区满族非物质文化为基础建立的专业性较强、资料较权威、影响力较大的一个大型数字化保护平台。在介绍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主要特色的基础上,分析其研究应用的必要性和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满族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入主中原数百年,随着清朝灭亡,满族逐渐出现衰落。记录满族历史的满族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存留下来。满族家谱自身承载信息量由简入繁,部分谱中只有世袭图表。从满族家谱记载财产、人员简介、世袭更替以及满族特色的祭祀等内容,可以看出满族家谱有被汉化的迹象同时也保持本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满族在南迁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改变,与汉文化接触增多,由渔猎走向农耕,由迁徙渐趋定居,其手工业也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改变。在原有的石器制造、骨角制造、木器制造、毛皮制造、树皮制造等基础上,又引入了先进的铸造和纺织技术,进而促进了部门独立和劳动分工,从而实现了手工业生产的阶段性飞跃。文章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重点从借词角度对此变迁进行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满族奴隶问题是满族(女真)史和清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历来为众多学所重视。满族的奴隶制度发展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以掠夺奴役汉族和朝鲜族人为主;中期则发展到掠夺女真族中其他集团的人为奴;晚期则不仅掠夺其他集团人为奴,还役使本集团之人为奴,奴役人的数量也急剧增多。明代女真人由氏族社会进入明社会的历程有其特殊性,但也有许多人类社会的共性。女真社会非自由人产生的历程也是探讨人类社会明产生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竹枝词是一种源于巴渝地区古老民歌的民间文学形式,因其志土风而详习尚,为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极为重要的史料.与成都满城相关的清代成都竹枝词,从另一角度揭示成都满城的形成过程、城市意象、与府城的关系、自然人文环境、社会风貌等.  相似文献   
7.
在清末预备立宪的政治改革中,满汉关系极为敏感,至为关键,始终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满洲贵族集团囿于狭隘的自身利益,唯恐在这一改革中失去统治特权,故表面上大张旗鼓,煞有介事,实际上却在敷衍、拖延、欺骗,乃至镇压立宪派要求推进改革的国会请愿运动,并利用改革加强对最高统治权力尤其是军权的控制,最后竟改出一个"皇族内阁"。满洲贵族统治集团极端自私腐朽,冥顽不化,无力超越自身的狭隘利益,终导致这场政治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清代满族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对汉族的统治,把满语满文定为国语国文,企图在全国实行满语满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刊印了大量的满文图书。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满文官刻图书异常发达。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强大动力下,满族汉化非常严重,满语满文不仅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反而被汉语汉字所替代,满文官刻图书从鼎盛走向了衰落,语言渗透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9.
遗留在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满语言与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岫岩是满族的集聚地,满语对汉族聚居区发生了重要影响。方言中吸纳了较多的满语词,现今,个别满语词汇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沿为方言,集中体现在姓氏、地名以及日常词汇等方面。因受满语影响,在宗教信仰及禁忌、家庭、婚姻、丧葬、服饰、节日和饮食等诸多方面别具特色,形成了忌猎杀老虎、供奉四喜娘娘、祭祀必须关灯、忌食狗肉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满族风俗。虽然随着社会发展有所变化,却一直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0.
对满族颁金节的起源、发展、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探讨。颁金节虽是一个现代命名节日,但它根源于深层的历史文化因素和民族集体无意识,并且在动态发展中演变为民间性、自发性的节庆,承载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分析了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可行性。此外,探讨了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