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职业足球的产业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 SCP范式 ,根据近年来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对中国目前的足球产业发展做出相关经济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解读智能篮球(一)——从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各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运动。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由于美国NBA与国际篮联的通力合作,并通过一系列频繁赛事,技战术水平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从而构成今日世界篮坛繁荣发达的景象。在第14届世锦赛的前4名球队中,已经见不到昔日诸强的身影,取代的都是些新兴力量级的球队,诸如阿根廷、新西兰、西班牙、德国等队。这些球队所以能在强手如林的大赛中比较多地打胜仗,少打败仗,皆因他们对于篮球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独到的理解和不同的新见。他们已经摆脱了对美国的模仿,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与成熟的篮…  相似文献   
3.
从主动得分效果分析甲A女排实力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2 0 0 2年甲A女排联赛的数据统计 ,对发球、扣球、拦网三项主动得分手段进行比较分析 ,揭示我国女排队伍目前主要的得分手段 ,为提高主动得分能力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试论排球主客场赛制运行特点及赛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排球新赛制的运行特点,对主客场赛制的周期训练理论、赛前训练的几个训练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07年参加全国蹦床锦标赛网上决赛的团体、个人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提高我国蹦床运动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07年瑞士女排精英赛的中国队及其他各队的技术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老将状态稳定,新队员表现突出;“双塔”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应该寻找更多的突破口;新二传魏秋月传球点较多,组织进攻较为流畅。  相似文献   
7.
利用文献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福州站)市场化运作管理机制进行归纳梳理,对其市场化运作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福州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市场化运作缺乏长期规划,赛事宣传工作相对滞后、赛事主题活动开发深度不够、市场开发与其他部门协调不畅。并在本文中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便能够给今后福州品牌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运用录像观察、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2010年亚运会足球比赛中、日、韩三支球队在各场区传、控球技战术的统计分析,并对三支球队在传、控球技战术方面的技术运用进行对比研究,寻找我国足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为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201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获得第5名起,日本女排显现出强势崛起之势,而中国女排则每况愈下,多次比赛战绩不佳,亚洲霸主地位不复存在。通过对2队比较,探索日本女排逐渐上升的原因和中国女排战绩不佳的根本。通过运用录像统计法、数据对比分析法对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冠军日本队与第3名中国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日本队在发球、接发球、扣球方面都优于中国队,进攻节奏上明显快于中国队。  相似文献   
10.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firm’s compensation structure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its innovation is more exploration versus exploitation oriented. Specifically, we assess two aspects of a firm’s compensation design—horizontal dispersion within job levels and vertical tournament incentives between job levels. A six-year panel of compensation records of 671,028 employees working at 81 U.S.-based high technology firms between 1997 and 2002 are used to construct measures that characterize a firm's pay structure, which are linked to these firms’ patents filed in the U.S. We find that firms with higher-powered tournament incentives in vertical compensation structure report higher fraction of innovation directed towards exploration. Horizontal pay dispersion, on the other hand, show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ploration in firms where R&D employees’ age variance is low. In firms where R&D employees’ age variance is high,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rizontal pay dispersion and exploration is mu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