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强化举重运动的基础理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法对举重运动的归属、技术和战术进行了分析与思考。结果表明,举重运动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举重运动的归属不清,应寻求上位“属”并依附于其发展;(2)技术研究呈现局限性,应脱离生物力学的应用生物力学;(3)战术理论薄弱,运用呈现经验化,对此,本文初步探索了不同竞争环境下的战术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方法等,对四川省男子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多年系统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参加业余训练的人数不多,分布不均衡;训练条件不够完善;基层教练员岗位培训机会不多,科学训练意识不够强,选材科学化水平尚待提高;运动员学训矛盾尚待解决;少年举重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机会极少,奖励机制不够完善。并对四川省男子举重后备人才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加强基层教练员培养,形成高水平的教练员群体;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基层训练条件;多组织和参加全国比赛,进一步完善教练员和运动员奖励制度;畅通运动员进出口机制。  相似文献   
3.
British Malaya consisted the Straits Settlements (Penang, Malacca, and Singapore), Federated Malay States (Perak, Selangor, Negri Sembilan, and Pahang), and the Unfederated Malay States (Perlis, Kedah, Kelantan, Trengganu, and Johor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document the development of weightlifting into two periods.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of the early twentiethcentury the wealthy Straits Chinese community promoted weightlifting in the Penisula. As the Malayan economy grew and produced a working class population, the other Chinese and Malay communities set up clubs to practice weightlifting. The Singapore Amateur Weight Lifting Federation (SAWLF) was founded in 1934 to organize competitions according to the British Amateur Weight Lifting Association (BAWLA) regulations. In 1936 a Chinese weightlifter represented China at the 1936 Olympic Games. The second period occurred after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1942–1945). Singapore was separated from the rest of British Malaya in 1946. The Singapore Olympic and Sports Council (SOSC) was established in 1947. The Federation of Malaya Olympic Council was founded in 1953 and Malayan Amateur Weight Lifting Federation (MAWLF) in 1955. The Malayan and Singapore weightlifters competed separately at the Asian Games, Empire and Commonwealth Games, and the Olympic Games. Later, Malaya and Singapore became independent states in 1957 and 1959.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女子举重运动员冬训期生化指标变化特点和身体机能状况,监测了湖北省女子举重运动员冬训期间的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我省女举运动员的生化指标随运动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呈现不同的变化,冬训监控机能评定的结果是女举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处在较好状态,机体抗疲劳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当今我国男子举重的格局与我省的比赛成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4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成绩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目前我国男子举重广西、江苏位居全国前列,两广在中小级别上称雄,东三省则在中大级别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江苏发展较为全面,而我省只能在中大级别上有一定的竞争力;我省运动员抓举及挺举的成功率严重偏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国家举重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科技支撑及举重的运动训练乃至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国SIMI-Motion7.50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廖秋云打破世界纪录的挺举技术动作视频进行解析,解析的采样频率为50 Hz,运用截断频率为6Hz低通滤波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使用DLT计算空间坐标。结果:①廖秋云提铃至胸阶段的技术堪称完美,准备姿势合理,引膝动作完成质量高。采用积极的伸髋发力,且躯干角度保持80.27deg至77.62deg之间,有利于腹背肌群参与发力。屈髋屈膝接铃,杠铃回落距离为身高的19.61%,属于合理的杠铃回落距离。②上挺阶段,过渡阶段和预蹲制动阶段用时过长。准备姿势站距的调整将降低杠铃所需送达的最终高度,且有利于上挺动作的稳定性。其箭步式上挺杠铃回落距离仅为9.80cm,回落距离小,且双足构成的稳定区域面积大。发力时两心距离控制在3.1cm内,属于理想距离。站稳起立时段末,杠铃向右偏移达17.70cm,对其支撑可能存在隐患。③总体上看,廖秋云的技术优势在于躯干角度控制得当,两心距离始终较近。下肢关节角度变化趋势合理,伸髋发力的方式正确。④廖秋云技术优势明显,但成绩仍具有上升空间。建议优化时间结构,缩短过渡时间,避免额外的能量消耗。缩短预蹲制动时间,提升下肢离心收缩转向心收缩的能力。站稳时段的杠铃横向偏移过大,提示进行左右侧肌肉体量测试评价,并加强弱侧肌肉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方法、数理统计等,对第27-31届奥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涌现的32位冠军的成绩增长规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获冠军时的平均年龄为23.9±3.2岁,达到奥运会冠军水平的平均训练年限为11.3±2.3年;力量与技术的按比例协调发展是提高成绩的基本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突出的竞技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关键要素;举国体制和扎实的人才梯队建设是构建举重精英的物质基础,科学选材与科学训练,按竞技状态消长规律提高竞技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基本要求,把握机遇,准确的技术和战术应用,提高试举成功率是创造佳绩的助推剂;合理的奖励和退役安置是女子举重长盛不衰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上挺技术是举重竞赛动作的一部分,也是挺举的重要环节,无论是高水平的国际或国内比赛中,上挺的失败总是很高,抓住上挺的主要矛盾,去处理好力量和技术上的相关问题,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拟解决上挺的成功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对上挺技术及提高上挺能力进行研究,发现直接影响上挺失败的原因有1.技术不正确;2.选材单一;3.体力与专项力量不足;4.赛前上挺能力训练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10.
单信海 《体育科技》2005,26(1):21-23
通过对2 0 0 4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成绩分析,认为广西队有如下特点:广西取得了金牌与奖牌数两个第一,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广西在小级别传统强项上继续保持着较高水准,同时又在某些中级别上有所突破;一挺的整体成功率比较高,但个别运动员存在三次试举全部失败的现象,今后训练中要努力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