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8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湖南省推广普及定向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定向运动作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两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定向运动的推广普及力度。探讨了定向运动在湖南省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推广和普及的可行性。通过广大定向人的努力,定向运动将在湖南省得到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师专生"两课"学习偏好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在师专"两课"教学改革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注重教学对象的实际与教学的切入点问题、注重"大课堂"与"小课堂"的结合问题、考试与考试方式的多样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学体育弱势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弱势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据调查,这一群体的学生数量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通过将体育弱势生的现状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产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原因和条件,并从中探寻帮助他们摆脱弱势的方法,以期为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强调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在《空调器原理与雏修》课程教学中运用此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而且能使他们体验艰辛、发挥潜能。其具体过程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和主动实践。  相似文献   
5.
通过论述以人为本发展现的历史过程,深刻理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指示精神,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现的要求,发展生产力,实现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6.
角色定位交际模式包括“I—You”、“I—(You)-He和“I—I”等基本模式及其变体形式。模式以及模式的变体导致了角色定位交际中人称指代式的变化:变异式角色人称指代和隐喻式角色人称指代。人称指代错位是变异式角色指代的特点。其中包括:I—we,I—You,You(single)—You(plural),I—He,You—He,He—They等六种错位及变体形式。隐喻人称指代式主要表现在人称指代式的复数喻指和层级性人称指代的语用移情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 ,人的素质成为一切活动的关键因素。在人的素质中道德素质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德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希望每一个人具有全方位的道德素质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因此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对德育的内容有所选择。不同的时期德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形成性评价作为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蕴涵的“人本理念”体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对建构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关注和对学生个体价值的张扬等不同层面。高师英语教育专业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参照,在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式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聋校毕业生准备式就业教育模式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校在前四届毕业生中开展了为期 2个月的毕业生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 ,内容包括 :印刷包装、工艺美术、缝纫、理发、手工饰品的制作、自行车修理等。结果表明 :准备式就业教育模式 ,不但在理论上可行 ,而且在实际运用中既对毕业前聋生进行了系统性地劳动技能训练 ,而且培养了聋生就业前良好的择业心态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对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择业、就业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 ,真正使其成为“能自食其力 ,服务于社会的有用型残疾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文精神的争议除了其伦理人文,就是中国政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最高表现——民本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人文精神的文明古国,其人文精神经历了远古的自然人文精神到伦理人文精神的发展,其发展的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人,在这种发展追求中,中国的人文精神在政治文化中最终升华为民本精神。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精华,由于各种传统,使得中国的这种人文精神在运行中往往走向反面。文章就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民本精神作辨证分析,在分析中弘扬民本精神的精华,争取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中国政治文明中的"执政为民"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