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教育   840篇
科学研究   41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46篇
综合类   233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The preservation of artefacts in museum collections is profoundly affected by fluctuations in temperature and, especially, relative humidity (RH). Since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best way to control hygrothermal conditions. In old buildings located in maritime temperate climate zones (such as Portugal) with strong thermal inertia, and which have low ventilation rate (relative to the volume and number of visitors), daily and seasonal hygroscopic inertia may help to assure the maintenance of RH stabilization conditions. The use of expensive active systems may be minimized through the passive behaviour of internal finishing building materials. This work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laboratory study conducted in a flow chamber to demonstrate the enormous potential of hygroscopic materials in stabilizing interior relative humidity. Based in these results and in-situ monitoring in a museum housed in a building, located in Porto, with a typ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1950s (granite masonry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a numerical analysis was done to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hygroscopic materials in stabilizing the interior relative humidity.  相似文献   
2.
律海涛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303-305,311
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小于通气阈强度负荷运动后即刻1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得出结论:小于通气阈强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增进了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强度,可改善大脑皮质神经元代谢能力,可改善和提高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小于通气阈强度、通气阈强度、大于通气阈强度负荷后即刻1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结论:通气阈强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增进了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强度,可改善大脑皮质神经元代谢能力,使其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对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改善和提高很显著;大于通气阈强度运动后易使中枢神经细胞产生疲劳。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就如何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进行分析。结论认为,业余田径训练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才能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肌肉形态特征与肌肉力量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肌肉力量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 ,与肌肉形态有关 ,更有赖于肌肉的横断面积大小。测量人体肌肉的形态指标或肌肉的横断面积 ,推测肌肉力量 ,并对不同人群的肌肉力量进行比较 ,探索肌肉形态特征与肌肉力量的内在规律 ,这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评估、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及科学选材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因素分析法和实验法,对足球专修学生成绩的评定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综合研究,为制定评定学生足球专项成绩体系和权重等提供了客观依据。建立了技、战术考核评分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抗氧化运动强度与监控指标的确定,采用CR2000RC氧自由基生化分析仪、LT 1710血乳酸测定仪、Borg(15、10)主观用力感觉等级量表、心率监测系统对受试者(n=9)从事300、600、900、1200、1500KPM/min不同强度踏车(Monark839E)运动(每级负荷运动5min)时血液氧自由基、血乳酸、主观用力感觉、心率的变化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心率、RPE(15、10)与运动强度(KPM/min)之间呈现高度线性相关,r=0 959、0 923、0 918;血液氧自由基浓度与运动强度、心率、RPE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但其变化趋势类似于血乳酸的变化,低强度时(≤900KPM/min)虽运动强度增加但血液氧自由基浓度保持不变,当运动强度超过900KPM/min时,血液氧自由基浓度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RPE10与血乳酸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RPE15、心率、运动强度与血乳酸的相关程度。认为心率、RPE(15、10)可作为监控抗氧化运动强度的理想指标;血液氧自由基浓度不能作为运动强度的监控指标;从抗氧化运动角度而言,健身运动的强度应以血乳酸4mM、心率130beats/min、RPE15值11、RPE10值3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支气管哮喘的体育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海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42-343,350
分析研究大学生支气管哮喘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其体育康复锻炼对支气管哮喘病患的机理作用,用体育锻炼建议书的形式,指导病患学生的体育康复锻炼的科学性,缓解发病症状,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9.
反应是有机体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构成体育运动专门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参考国内外心理测量手段,设计了三种易行实用的测量反应方法并通过对65名学生进行反应水平测试,揭示了在各种反应过程中的个体差异。通过相关分析证明各种反应水平差异与个体在学习乒乓球技术过程中掌握技术状况的关系密切。这一结果为我们科学地进行乒乓球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和在教学中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鼠不同强度运动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同时检测大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发现,运动后肝细胞凋亡增加,且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细胞凋亡百分率升高,反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SOD、GSH-Px显著降低,而MDA含量显著升高.认为,运动可诱导肝细胞凋亡,而运动后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是凋亡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