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秀 《大观周刊》2012,(5):231-231
和歌は日本え学の主な形式であり、一つの日本の韻え学の最初の伝統考式である。小稿は資料を集め、分析する研究方法により、修鋒法から見る和歌の美しさを考察する。  相似文献   
2.
深受以演唱为中心的歌诗艺术实践影响,相和歌辞艺术形成了不同于一般徒诗、诵诗的独特个性:其曲题与歌辞的音乐、情感属性有密切关系;解艳趋乱对诸调曲、大曲歌辞形制有重要影响;附加套语提示着歌辞的艺术职能;相和唱奏方式形成了歌辞语言丰富多样的复叠现象;填词之设皆为演出的相和歌辞表现出独特的叙事形态和叙事技巧。凡此种种,显示了相和歌辞作为歌诗演唱文本的原生态艺术魅力,也启发了解读乐府歌诗艺术的潜在视阈。  相似文献   
3.
在原业平是日本平安时代有名的歌者。百人一首中选用了他的"悠悠神代事,黯黯不曾闻。枫染龙田川,潺潺流水深。"这首和歌用词平易,却富于华丽的色彩感,其间用到了多种修辞技法,传诵度非常高。本文将赏析这首和歌,并探寻这首和歌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唐诗与和歌作为中日文化的精髓,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水准与较高的审美价值。从其发展来看,和歌受到唐诗的影响,在创作手法与意境构造上与唐诗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和歌绝不仅仅是对唐诗的模仿,其在修辞手法、创作理念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因而,我们在研究和歌时,要辩证地看待其与唐诗的传承关系,关注其自身发展的脉络与情感表达,注重其审美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日本和歌与词在总体艺术风貌上十分接近。从二者意象的内容与表达方式、意象的审美特征、意象的容量与结构三个方面展开对比,辅之具体的作品分析,可以见出和歌与词诸多相近的艺术追求,也有微妙的文学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美国后期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的《箭和歌》的解读,体味其诗歌的音乐性和哲理性,把握他对诗歌的理解及其创作理念,再次领略诗歌的神韵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闲吟集>假名序文中的"秋萤"一词历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一般认为此处的"秋萤"在和歌中只是一个特例,是原本属于中国汉诗的题材.那么"萤"在日本文学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本文从和歌与汉文学的角度,并结合中国文学中"萤"的形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胡丹 《考试周刊》2012,(34):13-14
《陌上桑》(以下简称《陌》),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篇目之一,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最早见录于《宋书.乐至》,题为《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自古以来,众学者对它的题材、人物形象、创作年代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而对于其文章主旨的把握,传统的观点是比较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9.
南音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使这一古老乐种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专家学者们对其历史根源、艺术构成及表现形态等做了细致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在乐种的归类上南音被归为"曲艺"一类,但其与说唱音乐在性格上有迥然的差异。由于发展脉络的模糊认知导致对乐种定位的偏离。从中国传统器乐组合形态角度探寻南音的历史源流,旨在拓展研究思路,为探明南音发展的过去、将来提供另外的研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从唐贞观四年起,日本就向唐朝派遣唐使大规模输入中国文化,唐诗就是从那时起传入日本。日本文化发展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史,而这交流史的一部分就是唐诗的接受史。所以,日本文学中很重要的一种诗歌形式——和歌的发展,也离不开唐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