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体西用”不仅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也是早期维新思想家和维新派的理论武器。二者有承袭关系,但也有本质不同,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中体西用”的提出和实践,不仅开了社会风气之先,为最终推翻封建统治打开了缺口,而且为推动中国思思文化、政治、经济近代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缓慢进程。  相似文献   
2.
马浩瑀 《兰台世界》2016,(7):148-150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东西文化融合是从晚清的"中体西用"理论的提出开始的。在此之前这种融合的规模是比较有限的,而此后则是大规模地向西方学习。笔者试图从理论溯源研究入手,展示晚清各主要派别的政治态度,肯定其对社会发展的正面作用,为今天不同文化的融合提供借鉴。明确提出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今新型文化共同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晚清"第一通晓学务之人"的张之洞,经历了中世纪的"欧风美雨",希冀用"中体西用"的理念来挽救日薄西山的清朝。他一生除积极创办近代企业之外,其文教事业上的成就也为人所共识。特别在学前教育上,张之洞亲自参与拟定了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推动了学前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尚杰 《网络传播》2007,(4):84-85
“以往所有的文化争论,由于网络的插足,几乎变得失去了意义,比如关于‘中体西用’的问题,或者说,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孰为‘本’孰为‘末’——我说这个争论正在因为网络社会的崛起而变得失去意义,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网络改变了所有国家的人。”  相似文献   
5.
聂幼犁教授主张用民族复兴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近代史,而不是先强调阶级属性,这样或能更好地把握近代史的历史特点和地位,教学上也更有时代意义。①这样的价值评价,笔者深为赞同,正如林则徐虎门销烟一样,人们首先认可他是一位民族英雄,谁又会念念不忘他销烟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呢?!然而,近日听一位教师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贯穿始终。“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它的产生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大规模传入中国,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思想,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7.
8.
<正>有很多同仁撰文讨论历史概念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问题,1其实在实践中还存在更严重的情况,那就是概念教学的"负效"问题。比如,有教师讲课时把"民主"直接解释为"人民当家作主",这实际上是在学生头脑中植入一个错误信息,使得学生把古代、近代的"民主"学完了,也无法真正理解这个"民主"。上世纪60年代,著名历史教育专家赵恒烈先生曾经把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常见错误归纳为四类问题:"以今度古","相互混淆","区别不开概念  相似文献   
9.
伴随晚清政治的动荡,西学东渐,如何看待中西文化冲突成为士大夫无可回避的问题。在"周孔遗业,几成绝响"的忧虑下,吴汝纶远赴日本,"仰求师法"以期"取长补短"。从"新旧二学,恐难两存",到"异国长技,但可相资益,本源之教,尚在己邦",可看出吴汝纶所面对的冲突与调和之策。解读吴汝纶旅日期间的信札,可以体会其走出国门后文化上的某些"回归"。  相似文献   
10.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对当今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