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尔夫在她的小说理论中指出,未来的小说会向戏剧性方向发展,但整体上应该具有诗歌的特征,是以诗化为核心的。她的小说理论开启了一代新的小说形式。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女作家,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给后代的女权主义者和女性主义批评家们以很大的启示,<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杰作.本文将试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来解读和探讨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女性主义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李传鹏 《语文天地》2011,(10):52-53
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微型小说《远和近》所蕴涵的美学内涵、哲学思想一直为读者所探寻,在一远一近之间,小镇、小屋、母女、挥手,火车、司机、幻梦、找寻,从读者心中辗转而过,而人生的百干况味席卷而来,挥之不去。这篇小说被选人苏教版《语文读本》第一册,如何赏析就成为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尝试用内部比较的方法来达到欣赏全篇的目的。比较,就是运用相关联系思维对作品进行相关分析,以达同中有异,异中显同,深刻认识作品意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富含各类象征意象。其中,灯塔是最重要的象征意义复合体,是拉姆齐夫妇的形象代表,象征着理智与情感、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同时,伍尔夫也借这一“客观对应物”表达了她对世界存在本质的看法。战后的灯塔之行反映了伍尔夫在困顿中的良好愿望,这既是对世界本体的确认,也是对人物自我求证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从“诗化小说”理论出发,在作品中充分进行了实验性创作,从而使她的小说充满了诗的意境和韵味。《达洛卫夫人》便是一部具有明显诗化倾向的文学作品。从感情和印象、诗化哲理、象征主义手法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达洛卫夫人》的诗性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海浪》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所创作的作品中最复杂晦涩的一部实验性极强的意识流小说,是她小说理论成功实践的范例。《海浪》外在形式上的严谨有序和内在人物意识的零乱杂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对该小说缜密布局的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力求更深入地抵达文本,以充分领略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中通过独特技巧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描写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展现了人类面对无尽孤独感的现状.从作者伍尔夫的经历及小说题材、主题、形式及内容多个方面探讨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孤独感及来源,透析伍尔夫其女性细腻视角中的人类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8.
伍尔夫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作家,思想非常敏锐。她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战争的年代,她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凄惨的战争景象,至亲的早亡都加深了她对生死的独特领悟。战争的巨大毁灭力量击碎了人们对理性世界的坚定信仰,悲观思想在当时欧洲大行其道,为叔本华、尼采的悲剧哲学提供了沃土。作为著名文学评论家女儿的伍尔夫,显然接受了当时欧洲的悲剧思想,她的很多作品都充斥着叔本华式的悲观理念,这为她的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和深度。  相似文献   
9.
伍尔夫质疑帝国神话,其作品有明显的反殖民主义倾向,但她毕竟生活在帝国主义话语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其思维很难超越殖民主义视野。《达洛卫夫人》中与帝国故事相关联的人物的命运及其生活体验生动地折射了作家矛盾的帝国情怀:小说针砭帝国社会上层人士的殖民意识和帝国主义行为,鞭笞普通民众对王室(大英帝国的象征)的盲目崇拜和效忠。然而,在作家的代言人克拉丽莎、帝国社会叛逆者彼得·沃尔什身上,我们却能时常感受到他们对帝国的文明向往和依恋。  相似文献   
10.
女权主义作家伍尔夫在作品《达洛卫夫人》中表达了对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生命意义的深切关注。达洛卫夫人和女儿伊丽莎白是小说中塑造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母女俩虽然有着相同的生活背景和教育环境,但是俩人对生活的意向性却有很大的差异,一个甘愿承袭父权社会的价值观,做"家中天使";而另一个则决定要有一份职业,成为一个医师,一个农民或者当议员。母女二人各自的救赎路径,深刻地揭示了在女性的成长轨迹中,经济上的独立才是实现女性命运改变和体现价值的唯一出路。最终,母女俩不同的抉择程度导致了不一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