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1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待转学生,先入为主,戴着有色眼镜看要不得.要调查了解.对症下药;僵化呆板,用老眼光看要不得,要用发展的眼光、比较的态度看待;内外有别,不拿正眼看要不得,要公平.平等地对待。  相似文献   
2.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1,(2):80-80
李江源:解决教育制度僵化的基本办法就是推动现有制度发生合理的变迁 教育制度变迁的真正实现,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在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并遭遇各种各样的阻力。教育制度变迁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但其变迁过程应遵循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高校英语课堂中的僵化现象是在外语学习中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在大学生英语课堂中也是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大学生英语课堂中的僵化现象做了简单的分析,并且找出了其出现的原因,而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便于有效的缓解英语课堂学习中的僵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戏曲发声与美声唱法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基于戏曲发声的特性,将其与美声唱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科学发声的原理及与京剧发声的关系,了解掌握气息的原理与运用,正确稳定喉头的位置,体腔调节与运用等。在训练戏曲演员时可以借鉴美声训练方法,对旦角学生剧目中的唱段进行发声指导,针对僵化模仿、呼吸偏误、无准备发声、真假声不能自如运用等七种弊病进行指导练习,以期在保护戏曲发声特点本体的同时,将科学发声方法为我所用,促进戏曲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文化的高权力距离、高不确定性规避、短期导向、高语境和感性意识等几个方面,释义中国教育考核规则在考核客体的错误假设、考核形式的内外矛盾、考核定位的变异、考核指令的模糊性以及考核评判的随意性等方面存在僵化性的状况,提出中国文化背景下教育考核规则严谨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发生了语言僵化现象 ,即无法继续朝目的语的方向发展 ,因而无法完全达到目标语的能力。引起语言僵化现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就其内在及外在因素进行分析 ,揭示语言僵化现象的一般规律 ,从而对第二语言教与学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三学生如何走出高原现象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时间,尤其是参加过高考的同学在高考前复习中几乎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也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其实,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考生要针对高原期的产生原因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  相似文献   
8.
尽管对话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它不必然带来教师与学生的精神自由和教学民主。倘对话教学陷入技术主义,必然会产生虚假对话、空洞对话和僵化对话,从而导致对教师和学生新的控制和压迫。我国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务是走出对话教学的技术主义误区。  相似文献   
9.
10.
夷延武 《教育》2015,(8):48
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载体。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课堂上学生提问、发表意见消极,思维僵化、单一、不开阔,缺少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而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性教学,由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但是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质疑能力却明显落后,这已经极大约束了学生深入探究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