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训练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对提高乒乓球前三板技术的训练指导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业余爱好者来说,如果能在前三板技术上有所突破,就可以在比赛中占有很大优势。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把简单技术与简单战术相结合,从而形成最有效的得分手段。通常,业余爱好者的单项技术都比较过硬。比如正手攻、拉,反手推、拨等技术都十分娴熟,而涉及到比赛。大多数人都觉得在发球、接发球环节摸不到头绪,更别谈后续的战术问题了,因此前三板技术是我们首先要掌握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郭焱刚进一队的时候,她的技术并不是十分突出,有些技术动作不是很合理,尤其是正手拉球的时候用大臂过多,缺乏腰胯的动作,因此她整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不太好。但是她打球特别能拼,很要球,在训练中喜欢钻研,这方面比别的队员都强。郭焱最初的技术风格就是正、反手两面  相似文献   
4.
王宁 《体育博览》2008,(4):68-69
第49届世乒赛女单决赛,郭跃战胜"一姐"张怡宁封后,其后,关于郭跃成为国乒新"一姐"的说法漫天飞舞。本次广州世乒赛团体赛总决赛中,郭跃首轮0:3负于对手,而张怡宁顶住压力连  相似文献   
5.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7):90-91
发球抢攻是一种套路,发球前要事先确定发球的旋转和落点,以及对方将如何回接,回接到什么落点。要想组织成功的进攻就要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然后赛场中有很多变化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调节,因此运动员在组织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7,(8):88-89
欧洲运动员的相持能力好,他们的前三板能力虽然不如亚洲运动员,但是他们习惯于抓住机会先将拉球转为上旋,随后再进入自己的特长技术。通常,欧洲运动员在前三板的进攻上,力量和速度都相对较弱,击球点也相对较晚。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欧洲运动员也在不断学习新技术,尤其是在中、近台的技术上,他们也掌握了很多技巧。  相似文献   
7.
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运用录像观察和三段分析法对实行新规则后的14名世界优秀男选手的比赛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所得数据与各评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新规则执行后世界优秀男乒选手在三段使用率上发生了新的分配形式,三段的使用率有明显的"向平均数回归"的趋势.该结果提示新规则实施后,世界优秀选手在前三板的争夺更加激烈.2)与国外运动员相比,中国选手在接抢段的使用率更高,表明中国运动员更好地适应了新规则.此外,多名世界顶尖球手在相持段得分率的评估中不及格,作者据此认为新规则实施后,三段分析法的评估标准有必要进行修订,以跟上形式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郭跃发球技战术运用特点分析 在乒乓球的技术中,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来球制约的技术,它具有极强的主动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战术打法,形成不同的发球战术组合;可以为了配合下一板的抢攻,选择自己最合适的站位和发球方式,使球落到对方台面的不同落点。郭跃属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前三板极具威胁,特别是为配合第二板发球抢攻,  相似文献   
9.
王嵩 《乒乓世界》2006,(8):95-95
发球和接发球,常合并简称为"发接发",它是乒乓球中每一分的起点,这个开头起得好,你所掌握的其它技术才能有用武之地,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当然,万事开头难,发接发也是乒乓球最富于玄妙的环节,中国乒乓球正是因为摸透了这一规律,长期以来坚持突出"前三板",才令中国队的"长城"达到了令外国选手尤其是欧洲选手难望其项背的高度。在初试发球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发球的基本规范,以免日后你的发球被裁判频频叫停。  相似文献   
10.
赵晖 《乒乓世界》2006,(5):92-95
女运动员之间的对抗日益激烈,反手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女运动员的反手技术贯穿了前三板的进攻和随后的相持过程。高水平运动员的反手快拉,快撕技术成为了主要的得分手段,在快速对抗中,优秀选手非常注重旋转与速度的配合,在节奏和落点上灵活变化,从而占据绝对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