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55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61篇
体育   170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18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夏能源报     
《新闻三昧》2006,(7):F0003-F0004
一份“立足能源、面向全国、服务社会”,提供能源行业叔威信息的周三对开八版的彩色大报拥有一支具有36年办报历史的新闻队伍[编按]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1,(8):1-1
由鸿运斋为“APEC”会议创意制作的当代官窑瓷,自第7期《收藏》杂志刊出后,短短30天.200把“玉兰壶”(见图)已基本订购一空。尤其是故宫提前珍藏,更是在全国瓷器藏家中反响热烈。一致评论此壶造型生动、秀丽,外型犹如一朵盛开的玉兰花(上海市花),壶身四幅开光画,依次为老南京路、老外滩、今日豫园和现代化的浦东。  相似文献   
3.
在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 ,汉字作为文明传承的信息载体 ,不仅传播了语言信息 ,而且传播了汉民族历史文化等诸多信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索汉字 ,可以发现汉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 ,而且蕴含着人性化的内涵 ,蕴藏着当代图像传播的许多生动有趣的特征。深入探讨汉字传播信息的方法、模式、规律、功能 ,将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让人不惑,让人明理,让人心智成长的是什么?是润物无声的文化养料。语言文字使我们登上了文明殿堂,诗经三百让我们领略了神韵飞扬,孔孟之学把华夏铸就为礼仪之邦。让人感动,让人陶醉,让人深邃博雅的是什么?是陶冶  相似文献   
5.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这一切是与国内媒体的积极作为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回首间,岁月的年轮轻轻地碾过二十载春秋,留下串串泠泠的清越,轻柔地回荡在记忆的耳畔,映入眼帘的是那一串轻盈而又清晰的足迹,在全体兰台人的呵护下,《档案与建设》已由当初稚嫩的幼苗不断地成长壮大,从季刊到月刊,从单纯的档案专业期刊到档案文化月刊.从江苏大地走向全国,进入了中国期刊方阵,一步一个脚印,留下一路芳香,二十载年轮铺就的痕迹正向远处悄悄地延伸……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履行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一次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创办“华夏读书网站”为实例,对高等学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排除网络上信息垃圾污染,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阵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发挥教育职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把根留住     
有了源头活水,才有江河的澎湃;有了文化根基,才有民族的繁荣。面对世代相传承载华夏文明的传统节日和新潮时尚名目繁多的进口节日,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哪里才是我们的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把根留住,只为那骨子里流淌的龙的血液,只为那共有的黑头发、黄皮肤。  相似文献   
9.
前527年,周景王骂了晋国大夫籍谈一句话,两千年过去了,那几个字却依旧记忆犹新,而籍谈也因为这句话而千古留名。直到今天,人们提起他多半也只有两个字——该骂。那年,周景王后去世,籍谈奉晋侯之命吊丧。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21,(1):69-73
被称为"华夏正声"的雅乐,延续发展数千年行至清朝发出时代之声,其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雅乐形式名为"中和韶乐"。本文对清代中和韶乐前身雅乐的发展变化做了梳理,探究自周代到清代之间的三千多年间雅乐流变历程。在此背景下,探讨清代中和韶乐的内容和形式,并就清代中和韶乐政治功用和最终如何消失于宫廷之中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