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术小常识     
《精武》2003,(6):27-27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随着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都出现了暂时的混乱,从而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出现一些消极心境。因此,家庭教育要克服“踢猫效应”,学校教育要克服“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技术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对后旋踢技术身体重心移动、动作所用时间、踝关节角度、膝关节角度和髋关节角度的运动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踢击腿在离地瞬间身体重心要快速向回旋方向移动;踢击腿膝关节最大程度弯曲,以缩短动作时间、加快踢击速度;踢击腿髋关节只有最大程度地弯曲,弯曲的膝关节才能快速展开;踢击腿的髋关节最大程度弯曲再打开时,踝关节能快速鞭打;支撑腿弯曲后在踢击腿踢出的瞬间,髋关节开始伸展,将对打击高度产生影响;踢击腿膝关节和髋关节最大程度弯曲时能增加击打力度.  相似文献   
4.
有"爆头王"之美誉的骆宗诗在2018年亚运会勇夺57kg级跆拳道冠军,获得了我国跆拳道项目在此级别期待已久的桂冠。成绩的取得,与骆宗诗拥有全面技术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她出色的特长技术,也就是精湛的腿法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推踢技术,更是为骆宗诗取得桂冠奠定了特长技术基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统计等研究方法,以骆宗诗特长技术的推踢技术运用情况为研究对象,从而为其他运动员进行推踢技术的训练和使用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针对运动员在跆拳道比赛过程中使用推踢技术取得更好的得分和技术优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今后训练和实际比赛提供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15,(4):21-22
"踢墙式二过一"战术配合是足球战术中最基本的单元。在比赛的高强度对抗中,高质量的"踢墙式二过一"战术配合能创造出良好的战机。战术配合双方队员的默契,发动时机,传球与跑动穿插等在日常的教学与训练中必须得到很好的加强。  相似文献   
7.
540°后旋踢技术是现今自由品势和击破示范的代表性技术,其动作华丽难度高。本研究运用影像测量方法获取2014年3月韩国击破王大赛成功选手和失败选手的540°后旋踢技术各环节运动的运动学数据,通过运动学的分析探索540°后旋踢技术的成功要素,以期对自由品势选手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踢“足球”     
今天下课.我和陈俊松、王韩、尤溥森、黄瑞麒、戴宇扬在阳台上踢“足球”(用报纸做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比赛中后旋踢反击技术出腿的时机,文章通过挑选2010年浙江省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决赛男子4个级别和女子4个级别,总共8场比赛录像中的运动员对后旋踢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整理。采用文献资料,录象观察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对跆拳道的后旋踢反击技术动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在跆拳道运动比赛中,每一次的进攻,每一次的反击,都是为了有效的得分,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在进攻和反击中后旋技术成为了重要的得分动作之一,合理运用后旋踢反击技术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因而在比赛中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需合理运用技术动作。因此在实战中合理运用后旋反击技术动作在比赛中是重要的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运动,在我校体育选项课中一贯受到学生的青睐。在足球运动教学中.踢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一直是足球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教师应用合理的考核项目和测量方法对学生踢球技术的掌握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真实有效的评价出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掌握情况,便于学生的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