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栾芳 《现代语文》2004,(11):18-18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文人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常常借助于描写一个理想的世界来反衬.而在文章的构思模式上也常常是采用从"现实"到"理想境界"最后又"回到现实"的构思模式,用理想境界的美好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来反衬对现实世界的厌恶."现实--理想--现实"的构思模式在反映现实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了特有的效果.现就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3.
马峰 《语文知识》2014,(4):52-53
一、衬托辞格的定义及分类 衬托作为一种修辞格,就是在说明一项事物时用相似或者相反的另一项事物项作比较,用来凸显出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优点、缺点或某一特点。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世界里,写人物的感情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艺术分支,如何写好人物的感情,使感情表现的越发深刻,这是古今文学作者在创作时所面临的问题,以人物的"乐"来反衬人物的"悲"是一种十分高明的写作手法,也即是人们常说的"以乐写哀"。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析王维诗中动静相对的意境美及其前后期的不同特点,探讨其表现人物主体的行为动作、动中有静、以静衬动的艺术特点,认为动态性在王维山水诗中只是一种艺术手段,而表现大自然田园山林的静美境界才是其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6.
反衬是烘托的基本形式之一,指用相反或相异的东西来衬托。从衬体与主体的关系而言,反衬主要有动静反衬、虚实反衬、大小反衬、明暗反衬和远近反衬等五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The Present》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老太太在八十岁生日那一天的经历,揭示了女儿迈拉丑陋的人物性格,展现了西方社会中老年人孤苦伶仃,心灰意冷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8.
"美女蛇"的故事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一文中的作用可能被很多人所忽视,试着从叙事的简洁性及其强烈的对比衬托作用这一角度进行阐释,由此更好地表现鲁迅先生创作《朝花夕拾》这一回忆性散文集的真正意图,即提倡寓教于乐的"立人"教育,批判封建制度下的愚昧教育。  相似文献   
9.
吴国珍 《学语文》2013,(5):47-48
《采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玄认定为诗经最佳句,王夫之更从中概括出文学创作的反衬手法,其《姜斋诗话》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其《诗广传·卷三》在对“昔我往矣”等句的阐释中又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他说:“往伐,悲也;来归,愉也。往而咏杨柳之依依,来而叹雨雪之霏霏。善用其情者。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已之悲愉而已矣。”  相似文献   
10.
一般情况下,诗歌中景情关系是和谐的,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还有一种步和谐的情况: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心中难言之意,难传之痛。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