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5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贫困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的资助模式,在当前高校学生反贫困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本文从学生、高校、企业及政府等角度科学分析,揭示出校企合作模式对高校学生反贫困工作带来的影响及启示,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反贫困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2006年,浙江省衢州市委、市政府实施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着力在"对象延伸"和"质量提升"上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贫困与反贫困作为全球性现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生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欧美和中国是这两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其各自的经历及其比较,有助于深入地揭示贫困的机理与规律,对促进我国自己的扶贫开发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针对我国历史性地克服了绝对贫穷问题,在实现新一个百年社会主义奋斗目标,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后的新特点、新局面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做出了一系列关于反贫困的重大论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这一理论丰富与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深入研究,同时推动了全球反贫困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后扶贫时代的到来,我国防返贫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社会组织作为一支扶贫济弱、助人自助的专业组织,与反贫困工作有着天然的耦合,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参与反贫困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文章运用社会组织独特的优势视角,对社会组织参与反贫困工作的路径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7.
反贫困是世界性的历史课题。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大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反贫困经验,主要是:制度性扶贫,开发性扶贫,集中性扶贫,社会性扶贫和开放性扶贫。中国50 年反贫困的实践、成就和经验,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同时具有世界性的深远影响。在扶贫攻坚的最后阶段,必须以贫困农户为重点完成在本世纪末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8.
顾德学 《继续教育》2007,21(12):14-16
成人教育在反贫困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同,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成人教育在反贫因中扮演了越来越引人注目的角色。世界各国都努力把成人教育引入到反贫困的领域中来,这一点,对于很多反贫困任务艰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中、西、北地区是贫困地区,但又是一个富饶的地区,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既给贫困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向贫困地区提出了挑战。中、西、北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选择的扶贫措施主要有:调整农业的单一生产结构;立足本地资源,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多元所有制结构,推动市场经济更快发展;明晰产权关系,加速资源开发;建立市场中介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等。在市场经济实践的过程中,帮助贫困地区的干部和农民尽快转变观念和作风,提高商品经济意识,是脱贫的思想基础,关系着脱贫攻坚战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农村贫困的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反贫困演进可分为制度变革、针对性区域扶贫开发、扶贫攻坚、全面综合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开发五个阶段。文章对每个阶段的实施背景、政策特征与成效进行分析,并得到反贫困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