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浅议阿炳创作的三首二胡独奏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属道家音乐,作为一名二胡演奏者与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阿炳的生活道路和他的内心世界,才能较好地掌握阿炳的艺术手法,才有可能较好地演奏和解释阿炳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3.
阿炳的音乐蕴藏着我国许多宝贵的民族乐器演奏精髓,代表着我国民族器乐的极高成就。阿炳创作并演奏的《听松》,以其短小的结构、宏大的气魄、崇高的境界,成为我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作品倾注了阿炳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伟大的民族精神。作品借松树高尚的品质来表达爱国主义情怀,体现了阿炳独有的粗犷、质朴、刚健、苍劲、深沉的演奏气质和演奏风格。作品本身也具备了中国古典美学和古典琴论的基本特征,对该曲进行音乐本体、技法和审美等方面的分析阐释,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民间器乐的基本样貌,对于传播和继承中国民间音乐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徐碧 《中文自修》2008,(6):30-31
听松》,一般认为是华彦钧(阿炳)传世的三首二胡曲独奏曲之一。 《听松》,又名《听宋》,关于它为什么又有这个名字,华彦钧曾经给出这样的解释:“宋朝的时候,金兀术被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山泉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着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这种说法不失为华彦钧先生自己的一种认识。  相似文献   
5.
著名民族音乐家阿炳(华彦钧)1893年农历七月初九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小泗房。推算来,今年的八月二十六日是他一百壹抬叁年周岁纪念日。解故后《听松》逐渐引人注目,阿炳的名声大振。而且,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对阿炳艺术全面深入的研究更加重视,对他的评价也愈来愈高。可以说《听松》的创作是中国民族乐坛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6.
华彦钧二胡曲的旋律是在江南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并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本文结合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和《听松》两部作品,分别从二胡曲旋律线的特点、旋律的调式特点、旋律的节奏布局和力度应用特点以及演奏上的特点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华彦钧二胡曲的艺术特点和创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