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如何看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人都是哲学家,相反,职业哲学从来不曾做得太好。知识论问题构成了哲学的中心,这既是哲学常识的中心,又是学院哲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大卫.休谟作为极端的经验论者,认为因果联系和归纳推理既不是唯理论所谓的不证自明,也不是从经验中获得,而是习惯性联想的产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休谟问题"。休谟对因果推理的合理怀疑动摇了西方科学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了维护科学知识的权威和建立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康德以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来回应"休谟问题"。尽管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必定会存在不足,但其对"休谟问题"独特的解决方式及在推动西方认识论发展,特别是关于主体能动性思想发展方面还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4.
哲学上的争论不单是哲学家个人观点间的碰撞,同时反映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思想成长历程。本体论曾经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近代以来,随着知识的积累、理论的丰富,哲学家们更加注意于认识论研究.实践引起思考,思考推动认识,只有认识的不断深人,才能证明和弘扬人的主体性。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经验论和唯理论之差异及其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透视近代以来人的主体观念恢复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范畴论是康德的知识论的核心内容.康德在克服经验论的困境、批判唯理论的轻狂、假借与改造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表、廓清柏拉图混淆范畴与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范畴学说以维护自然律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并挽救和重建科学知识普遍必然有效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斯宾诺莎的哲学在本体论方面属于唯物主义一元论,在认识论方面属于唯物主义唯理论。本文从斯宾诺莎的著名命题“神即自然”、“神或实体”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出发,对斯宾诺莎的哲学本体论及认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斯宾诺莎的哲学应当是带有明显二元论色彩的思辩的唯心主义。这样定性,对于更加客观地认识斯宾诺莎哲学的本质以及对于正确分析与认识斯宾诺莎时代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论由来已久,两者在很多思想上有着不同的见解,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的发展历程.唯理论与经验论争论到休谟与莱布尼茨那里走向了末路.康德综合了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发展,在先验哲学与经验哲学领域都有着经典的诠释,使得哲学再次焕发了生命力,虽然康德哲学思想受当时时代条件的影响,存在局限性,从辩证发展的角度,这些局限也更成为后期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经验论的发展,但如果一味突出数据经验,忽略人的能动性,强调大数据的相关性,轻视甚至抹去数据间的因果关系,则会让人工智能逻辑的发展面临困局。在今天的人工智能中,演绎不再居于支配地位,非演绎的成分越来越多,统计机器学习,依赖于语境的机器学习正在蓬勃兴起。可以预料,演绎与非演绎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局面必将形成。在人工智能以及一切领域,逻辑的作用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兴旺。但是我们要记住理性、形式化、演绎是不可或缺的,但光有一面是不够的。演绎主义有局限性,非演绎主义也有局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二者之间探寻合理张力,保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培根到霍布斯哲学发展的分析,可以看出,经验论走向瓦解,是因为对感性和理性的割裂。这种割裂,首先不是因为他们不重视理性,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感性本身就包含反思,包含了要上升到理性的趋势和可能。这也就较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霍布斯那里,彻底经验论的出发点反而导致了唯理论和不可知论两种互相矛盾的理论结局。  相似文献   
10.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著作中,阐述了基于“分析—综合方法”的“归纳—演绎法”,这是一个允许例外存在,归纳法暂时失效,并通过因果律指引寻求更普适的原理,不断提高归纳可靠性的探索过程。但休姆从例外存在出发,得出归纳法在逻辑上无效的经验主义的怀疑论结论,似乎要动摇科学理性的方法论基础。康德求助于先验综合判断,使得欧几里得几何学与牛顿物理学变成牢不可破的必然真理,这就陷入了新的独断论。约翰?穆勒对于归纳法的新探索,根本不能说明数学命题的客观真理性,罗素与维特根斯坦对于归纳法的讨论都摇摆于休姆主义与康德主义之间。逻辑实证主义与证伪主义利用概率逻辑,对于归纳法的正面辩护与反面取消都是错误的。归纳辩护的失败,根源于休姆问题内在地包含认识过程的恶无限矛盾,以及英国经验论对实验科学方法的歪曲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