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5篇
科学研究   5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理论对象的实在性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中争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在瓦伦丁分离锑中毒性的实验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所有参与实验的物质要素紧紧纠缠并共同造成了实验结果;我们从来都无法脱离感知而谈论事物本身;理论深刻影响着我们探索自然的道路以及有关实在性的感觉.但这些并未影响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即自然界向我们展示的并没有什么不同.最后通过讨论实验对理论的证明问题,澄清了二者关系并表明科学与其他知识形式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贡献主要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直到近年来,由于大陆学界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之逻辑思想,以免西方逻辑专美于前,于是有关中国逻辑史或逻辑思想之论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等有关中国逻辑论者之研究对象主要为先秦时期讨论名实辩说之篇章,尤其是公孙龙、墨辩和荀子名学之研究。此外,由于一些国外学者之参与,使得中国古代逻辑之研究,尤其是关于荀子名学之研究,如今已成一较为普遍之现象。有关荀子之研究,日本汉学界已作出极为可喜之成绩。唯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日本汉学界多着重其心、性、天、礼或政治、伦理学说之阐述,而较疏于其名学之研究。然而,就目前已发表之论着而言,无论是在厘清荀子之哲学立场或对于名学之分析等,亦颇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吾人借镜。  相似文献   
3.
科学哲学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关于实在的知识。但这一结论本身只有在先验的视域中才能显示出清晰的含义,一般关于实在论的讨论也只有在先验视域中才能有逻辑的结果。然而在这一视域中的考察也表明,科学哲学的“超验性”问题又是与其实在本质直接相关的,先验哲学在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同时又承认这一点。整个20世纪科学哲学进程都表明了一个科学的经验实在(论)的性质,同时这一进程也证实了先验哲学关于先天知识(先验逻辑)的普遍有效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大灰狼在幼儿心中是一个典型的反面角色。幼儿全心全意地要帮助小猪,反映了他们天真善良的本性。事实上,教师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幼儿期的道德水平还处于道德实在论阶段,幼儿还无法很好地进行换位思考。我们可以倾听幼儿的讨论,但不要  相似文献   
5.
福德的意向实在论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与心灵哲学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他由此出发对意向法则的论证实际上也是站在自然主义的立场上对常识心理学所作的实在论的辩护。文章以阐明其意向理论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立场为出发点,从意向法则的内涵及其在解释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独特性质等几个方面细致地分析了福德对意向法则进行实在论辩护的核心与实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理论意义及缺失。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研究创新现象的量化手段,创新指数一直不无争议。受反实证主义的影响,建构论者质疑创新指数脱离实际,沦落为抽象的形式化数字游戏,由此倡导以数据为基础的创新现象研究论题、进路、视角的多样性。实在论者则为创新指数的实在性做出辩护,认为创新指数所面临的诸多质疑,例如过多地追求数学技巧,乃是源于对数据的缺乏。争议的双方呈两极化趋势,凸显出的是经济学背后的事实与虚构两难悖论。通过对该悖论予以方法论的反思,可将计量经济学走出困境的突破点指向“大数据”,即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的获得。由此表明,创新指数可行性问题的妥善解决,希冀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自然类问题的讨论中,以博伊德为代表的实用主义阵营认为,基于自然类在科学实践中的实用性,自然类可以达到实在论的承诺;而一些批评者则认为实用的自然类无法承诺实在,博伊德的方案是失败的。文章对博伊德的实用主义自然类的实在论证进行了分析与重构,考察了批评者对博伊德论证中的热情主义认识论、可投射性与内稳态性质簇等前提的质疑。实用主义自然类的根本问题在于其采用了一种放宽的实在论划定,这既无法达到深的实在论承诺,也无法实现自身所设定的形而上学和自然主义目标。  相似文献   
8.
对艺术学理论知识体系及其认识论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张道一等四位代表性学者关于艺术学理论知识体系的论述体现了实在论、本质主义、辩证法等认识论特征。当下艺术学理论知识体系面临唯名论、反本质主义美学等挑战。在坚持以整体的、综合的视角研究艺术的本质和普遍规律这一主线基础上,综合考量艺术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实际指向、艺术的独创性特点、艺术相关社会活动的理论需求、已有研究成果分布情况等方面,未来艺术学理论知识体系研究可从艺术哲学、比较艺术学、艺术交叉学科、元艺术学四个分支展开,以便明确研究方向、兼顾原本的特色,促进其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郝苑 《科学文化评论》2014,11(4):108-118
<正>实在论问题是当代科学哲学与分析哲学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不同哲学家对实在论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就最低限度而言,他们多半会同意,实在论坚持的基本立场是,由当前的常识和科学所设定的大多数实体以独立于心智的方式客观存在。由于实在论关注的是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探究中存在什么实体以及这些实体如何存在的问题,因此,实在论隶属于形而上学。在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下,为数不少的哲学家相信,"通过对语言的一种哲学说明可以获得对思想的一种哲学说  相似文献   
10.
根据普里高金波粒二象说及系统论,对事物性质的把握,不能仅从性质实在论着眼,还要从关系实在论来考察,这样的把握才是全面和准确的;有了关系实在论,人们的视野更为拓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