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载有"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一说后,就出现了多种解说.本文辩析了长期以来较有代表性的"不合礼仪"说,指出此说系只强调表面现象不谈问题实质的所在;辩析了新出现的"对偶婚的反映"说,指出此说系对历史的无知和臆造.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不足以说明妇女在由群婚向对偶婚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妇女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群婚时期妇女是氏族事务的主要管理者和领导者,让喜欢自己的男子负起抚养子女的责任,把自己从繁重的生产活动和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这里,妇女所要求的婚姻形态──对偶婚,同氏族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因而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社会进步意义,保证了这一婚姻形态转变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有不少远古不文明婚俗的反映:以女方为支配的赘婚,以男子为中心的媵妾婚,前者造成了《诗经》时代独特的弃夫现象,后者更造成了当时大量存在的弃妇现象;此外,还有兄弟共妻制、多夫多妻制、收继制等婚姻形式。所有这些都是远古蒙昧、野蛮时代留下来的群婚与对偶婚的遗迹。以此可见,《诗经》时代是一个婚姻状况混乱、婚恋比较自由的特殊时代。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很重视考察变革所经历的中间阶段:如“特殊财产”是指母系氏族公社后期为男子所有的家畜,性质是模糊质态的;“家长制家庭公社”亦是过渡性的。我国独龙族人的“火塘”经济是其代表;“伙有共耕制”亦是典型例证。对偶婚是“亦此亦彼”的婚姻家庭形式。“军事民主”则是社会公共权力方面的模糊概念。类人猿和猿人是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论文的最后部分从理论上说明模糊质态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古今文史典籍对《诗经》中反映对偶婚的诗篇予以研究,得出《诗经》时代有男女无媒结合、入赘之婚、男女结合后可自由离散的现象,即是上古对偶婚遗存形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诗经》中所收诗篇的涉及漫长的时代、广阔的地域以及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因此才使《诗经》中体现出婚姻习俗的多元化。其中,自然会有对偶婚的残余形态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婚姻制度,大体上经历了原始群婚、血族婚、亚血族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五种形式。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确立后,旧有的婚姻制度还以种种面目继续存在,作为一夫一妻制的补充。其主要表现有:转房制、佯战婚、媵妾制、招赘制等。封建聘娶婚是封建社会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的主要形式。它由父母来决定儿女的婚姻大事,家族的利益高于结婚当事人的感情。它关系到社会的治乱和稳定,对维系封建宗法制度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论述了人类婚姻的起源和发展,指出婚姻的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一社会形态的婚姻基础都有其自己的内容和特点。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婚姻的基础,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现和家庭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婚姻家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以两性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婚姻家庭状态,它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婚姻形式经历了种种变异。人类发展史上婚姻制度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血族群婚制、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相似文献   
9.
10.
“女国”释     
中外古籍中记载的有关“女国”的各种传闻,包含了一定的历史内涵。这些“女国”可分两类:一类是只有女子而无男子的“女人国”,一类是男女均有但妇女居领导地位的“女权国”。两类“女国”分别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前期和后期所流行的族外群婚与对偶婚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