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8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4年LHC项目的批准,设计到建造,这项耗资百亿美元的庞大工程终于历经14年,于2008年正式建成。在短短的4年时间后,2012年7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中(ATLAS和CMS)发现了期待已久的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上帝粒子"。"从提出‘上帝粒子’这个理论到现在,将近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2.
罗辑 《今日科苑》2014,(3):94-95
正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担心重子对撞机实验可产生微型黑洞和奇异物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重子对撞机将获得进一步的升级,专家认为升级计划需要一个风险评估,重子对撞机之所以要升级是因为科学家试图通过更高的能量来进行粒子对撞实验,目的是生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但有研究人员认为高能粒子的对撞过程可形成一些奇异粒子,比如一些亚原子粒子,甚至是微型黑洞。英国皇家天文学家Martin Rees警告称对撞机产生的奇异粒子可能把地球变成一个高度致密的球体。  相似文献   
3.
李胜利 《文教资料》2010,(20):14-15
湘西原是一片圣洁的土地,西方商业文明和汉族封建文明的入侵,使这里出现了两种文明的对撞:汉族封建文明与湘西本土文明的对撞,西方商业文明与湘西本土文明的对撞。两种文明的对撞,使这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造成边城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飞秒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各种飞秒分辨技术,并对飞秒光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09,(6):2-2
历时5年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圆满完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京宣布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BEPCII(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工程)对撞点束流轨道反馈系统的设计.由于BEPCII将采用双环、多束团、交叉角对撞,并且多种原因会使束流处于非最佳对撞状态甚至无法对撞,因此一套基于束-束偏转技术的对撞点束流反馈系统的建立,以使得对撞机保持在最佳对撞状态是非常必要的.此外,为了同时测量对撞点处正、负电子束的位置,两套带有8电极的特殊束流位置探测器(BPM)将安装在对撞点两侧.8电极BPM的工作原理以及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在文章中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双光子对撞过程的人工色理论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了多标度人工色(multiscale walking technicolor,简称MWTC)模型中赝标歌尔斯通玻色子(pseudo-Goldstone bosons,简称PGBs)对γγ→bb^-过程的Yukawa修正。发现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PGBs对γγ→bb^-散射截面的修正超过10%;而PGBs对过程e^+e^-γγ→bb^-的相对修正,在laser back-scattering p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上海光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一批科技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成果丰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9.
潘斌 《成才之路》2012,(7):99-I0016
正现在,给你一个未来,一个既定的未来:或荣,或辱;或病,或死;或甜美,或伤离……你,会觉得怎样?未来可不可以看见?未来可不可以改变?对于这两个问题,在这本《未来闪影》(罗伯特.J.索耶著,漓江出版社出版)中都有着非常清晰的交代:一次粒子对撞的物理实验,意外将全人类的意识送到若干年后。经历这一切之后,一个伤心欲绝的诗人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很多人看见他20年后在一家饭店里洗着盘子。而他现在却死了,他想用死改变未来。当然,这是小说的描述。在现实生活中,未来又如何被看见?未来又因何而改  相似文献   
10.
正任何的经历都是作家的财富,一个地方的环境、生活和文化在作者的身上打上了印记,这种印记在作者的作品中很深刻的反映出来,包括里面的思想波动和断层等,都融合着作者的想象与思考,反映着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当地的文化,以及文化在作者头脑中的思考。所以我们研究文化作品,就要从文化根上找原因,去分析其来龙去脉,找出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来。《会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