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各国文化   9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狭义朱子学与阳明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的阐释,揭示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现代意义。朱子学说最重要的部分是“格物致知”的理论,其明显的特色是极力为人求取事物的知识的活动确立一个地位。“心即理”、“致良知”是阳明学说的主要哲学命题,“知行合一”则是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朱子学强调读书学习的性格,为现代“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对于大学的“通识教育”,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朱子学提倡“主敬”所代表的自我约束、严肃认真、勤勉专一的工作态度,对于保持东亚社会积极的工作伦理,仍能提供重要的资源。阳明学强调实践,体现于王阳明一贯提倡的“知行合一”,“住事上磨练”,这样的哲学精神合于19世纪以来实践哲学的发展,与近代哲学是相通的;王阳明关于“万物一体”的观念,对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以及生态和环保也可提供一种伦理的支持,具有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2.
明初理学是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上承宋元,下启明清,在和会朱陆学术思潮和儒佛道三教思想进一步融通大势的影响下,既接续了程朱理学、陆氏心学的慧见,又融摄转化了佛道二教的相关内容,将兴起于北宋中叶的这一新儒学思想发扬光大。从文化学术守正开新、继往开来的角度言之,被誉为"明初理学之冠"的曹端(1376—1434年),在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十年磨一剑,王蕾副教授的新著《养性理而务  相似文献   
3.
朱子学在新加坡的早期传播,主要是华侨通过创办华文学校、华文报刊和成立华侨社团来进行。新加坡独立后,朱子学受到官方的高度重视。政府大力在学校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并开展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教化活动,从而提高了新加坡人的文明程度。在现代化建设中,新加坡发掘朱子学中的深层文化内涵,分离出现代性的思想资源,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东亚新加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金末元初北方学术普遍受到南方性理之学的浸润,但这种影响却因北方学者各自学术根基的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进学路径.以许衡为例,"一以贯之""理一分殊"是其理学思想师法朱子学的切要之处,通过对这两个观念进行辨析,既能够把握许衡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能够体察其与朱子学的异同.而易学作为许衡学术的根基,能够清晰地表现出他对邵雍先天...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术月刊》2006,(10):F0003-F0003
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上饶师专朱子学研究室,1993年组建为朱子学研究所。2003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确定为高校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基地主任、学术带头人吴长庚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副所长徐公喜教授负责所内日常行政与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6.
朱子学在朝鲜半岛发展过程中,朝鲜朝的儒家作出了较突出的理论贡献,河西金麟厚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宇宙本体论上,金麟厚继承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作《天命图》,对宇宙生成论及理学的基本范畴,作了系统并且直观的说明;在太极与阴阳的关系上,坚持朱子的观点,提出"太极阴阳非一物";在人性学说方面,坚持儒家性善说和以及程朱的气禀说,并就人性修养问题提出独到的看法。金麟厚还用诗的形式传承和弘扬程朱理学,为理学的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朝鲜朝正是有了像金麟厚这样的一批儒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朱子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江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5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融合释,道,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集濂,洛,关新儒学(理学)之大成,对古代曲籍进行新诠释,创立闽学,建立起完整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实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在闽,浙,赣交界之武夷山一带形成国家的新的文化重心。他把中国文化内圣成德之教推至成熟形态,由内圣而外王事功,格物穷理,萌发近代意识,开辟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宋,元间,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汪洋澎湃以至东亚,成为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是“东亚文明的体现”,朱子学是近代文明的契机之一,是东方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8.
9.
元代新安理学家陈栎治学唯"朱"是归,治经以《尚书》为重;本之于《大学》的修养论;博洽群经、网络百氏,为新安学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后世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子学与理学学派”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8月4日至6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国内朱子思想研究的一次规模较大、包容性较强的学术盛会,显示了当今国内外朱子学与理学学派研究的新进展。与会学者主要就朱子哲学、朱子学与理学学派、朱子后学以及朱子学在当代的传播、发展与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