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88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典奥运会女篮强队技术、战术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常规和专项技术统计以及录像观察对代表此次奥运会女篮强队的前四名球队的技战术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当前世界女篮优秀球队队员技术全面,全队战术熟练多变;各位置球员除具备各自位置特点之外,均具有灵活、全面、高大、强悍的趋势;各支球队均采用压迫式防守,始终给对手造成巨大压力;全队防守战术明确有效,队员配合熟练默契.  相似文献   
2.
据《南方人物周刊》,今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0岁的生日,在“麻烦”的一生中,他将一个国家从严重的种族歧视制度中解放出来,帮助白人与黑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团结起来。曼德拉希望走进南非白人的世界,他知道终有一天他不是要和他们斗争就是要和其谈判。90年的人生,曼德拉信奉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3.
2007年,杨绛96岁,她酝酿并断断续续写了两年多的<走到人生边上>终于出版了.同名文章四万多字,占了本书内容的大半.这是一篇自问自答的呓语,这些问题,已经压迫了她很长时间:"思路不通得换一条路再想……吃也忘了,睡也忘了,一坐就是半天,往往能想通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同时在客观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创伤书写作为殖民活动所遗留在罹受苦难的殖民对象身上的一种表述方式,展现出了战时殖民行径的残酷,作为战时受到戕害和侮辱的女性者而言,她们的身体和灵魂遭受了无尽的创伤,与这些创伤相较,更为难以消除的是同胞族民的冷漠和怀疑,幸存者所遭受的身份认同的窘境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殖民活动的后续创伤性。  相似文献   
7.
非洲文学代表小说家钦努阿·阿契贝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瓦解》中描绘了一个非洲部落在英国殖民者入侵前的生活画卷以及在殖民入侵后传统文化受到的冲击。本文旨在从后殖民角度出发分析文中的原始部落在遭遇文化入侵后迅速分崩离析的内外原因。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15,(4):103-107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政治与文学在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过程中融合。因为中心化一直在西方和东方、男性和女性、白人和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自我和他者、异性恋和同性恋等一系列两极关系中扮演着完全支持前者、激发对立矛盾的角色,所以巴尔加斯·略萨的创作从后殖民话语转向反抗叙事,在政治和文学层面均具有进步性。他的反抗文学支持文化发展中的异质性和多元化趋势。这种叙事旨在摈弃排他的对立情绪,呼吁种族、阶级、性别乃至意识形态间的联动与契合。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继处女作《喜福会》大获成功后,第二部长篇小说《灶神之妻》也赢得了美国主流读者群的一致好评。小说讲述了以江微丽为代表的女性人物在战争期间及在美国经历的一系列创伤事件。本文从创伤理论角度分析小说中江微丽,胡兰等女性人物的创伤经历,挖掘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封建思想以及非人性战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19):2-8
新传播革命的兴起与发展重塑了媒介传播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传播时代,主体被新媒介技术彻底建构为"数字主体",遭遇了身份、情感、认知和生存的多重危机。首先,数字主体在赛博空间被多重虚拟身份困扰,体验着身体缺场和身份丢失的经历;其次,数字主体身患"媒介依存症",主体情感被电子媒介交流异化和殖民;再次,在"不确定的"互联网时代,数字主体遭遇认知障碍和认知迷茫;最后,"数字化生存"将主体规训和征服,使主体面临生存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