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教育   90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修或开凿了一大批漕渠,按照其主要功用可分为用于军队与辎重的输送、农业区的租赋运输和商业运输三类。对于漕运的管理形成了皇帝——权臣决策,地方郡守和军事将领负责执行的机制。在管理机构上,形成了以度支尚书为中心的中央管理机构和以专门职官与地方郡守组成的地方管理机构。此外,还有以大司农为代表的关涉机构协调漕运的管理。因此该时期的漕运事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机的管理体系。由于该时期军事斗争的频繁,使得军事将领对漕运从决策到执行到管理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在一方面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漕运管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陈(王宣)是明朝初期一位很有作为的人物,虽非重臣,然其对明代社会的贡献颇大,主要在于漕运.陈等为了保障漕运的顺利畅通,有效治理了京杭大运河.这在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华夏境域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经济联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消除了导致分裂、动荡的不稳定因素,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6,(6):66-71
漕运作为一项国家大政方针,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许多历史研究者的关注。由于秦汉时期是我国大一统时期的开创时期,所以对于秦汉漕运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过去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对当前秦汉漕运史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希望有助于以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运河南旺枢纽文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旺枢纽工程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完善繁运于明清,营运五百余年,为促进我国五个世纪的物质文化交流谱写下千古绝唱。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与都江堰相媲美。南旺一代人杰地灵,运河文化,渊运流长  相似文献   
5.
尹学梅 《历史档案》2015,(2):140-144
漕运是清朝的经济命脉,不仅维护京师粮食供应,而且对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清代漕运制度之全面,规定之细密,法令之严整,为历代所不及。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代乾隆漕运图》(以下简称《漕运图》)经有关部门鉴定,绘制时间为乾隆时期,故以此命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笔者依据相关的历史文献对其作一初步探究,力图解读出图卷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一《漕运图》的基本情况《漕运图》系长卷,长宽为57×746厘米,绢本设色,未注比例。为天津博物馆旧藏,一级  相似文献   
6.
陕西是一个内陆省分,但在古代航运有其光辉史绩,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汉唐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运输网已四通八达。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渭河,其沿岸曾设有许多规模较大的港口、码头和津渡,以便利漕运和交通。唐末以后,我国经济、政治重心南移,长安失去首都地位,交通运输特别是水运逐渐衰落。经过五代数十年的长期混战,渭水不再进行漕运。渭河本身水浅沙深,加上航道长期失修,现已淤塞不通,沿流的港口、码头和津渡也大都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唐朝天宝年间的广运潭是作为漕运码头而建,而关中漕运及渭河水运方面已有了足够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但因为广运潭未给后人留下足够的文献与实物,再加上考古方面的缺乏,导致了今人对广运潭仍存有许多疑问。为此,通过分析,对其开凿过程、原因、作用特别是其位置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考述。  相似文献   
8.
汴河漕运在北宋的漕运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北宋政府从河道的维护治理与漕运的制度管理两个方面解决汴河漕运存在的问题,保证汴河漕运的有效运行。北宋末期,由于在汴河治理方面的懈怠与漕运管理方面的失误,使得汴河漕运不断被破坏,逐渐失去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大运河漕运被视为"南北之咽喉,军民之命脉".为了保障漕运的可持续性畅通及其重大职能的实现,清朝制定了涉及漕运管理各环节的法律制度,构建了以"律、例、典、令"为主要内容的大运河漕运管理法律体系,满足了大运河漕运管理的需要,并对当代大运河保护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淮安地区黄、淮、运在此交汇,地理位置极其重要.黄河水患的严重危害以及繁忙的漕运和频繁的河工是淮安地区水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崇祀水神既是明清国家治理黄运水患的重要手段,也成为黄运沿岸民众的精神慰藉.水神信仰的盛行使得明清时期淮安地区的民间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