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灵隐寺的青石板上,长长的走廊上非常幽静,禅房里一位老和尚正在青灯古佛下打坐,一看那清癯的身材和智慧的眼神,我便猜出他是骆宾王。我向他合十行礼后,便在他的对面盘腿坐下。他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又闭目打坐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宋之问于神龙元年贬泷州,次年春末是承召回归,而不是如两《唐书》等所说的“逃归”。其回归的时间也证明了他的复出与王同皎等被杀无关。又,文献资料证明,宋之问的《灵隐寺》诗写的就是灵隐周围的景色,诗题与内容切合,说此诗作于台州,不可从。  相似文献   
3.
詹文静 《收藏》2016,(5):136-143
正中国古代,佛教、道教的造像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政治、宗教、文化、习俗等紧密相关,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时代和地区风格。传世的造像中,多为金铜和石雕造像,木雕造像因材质本身保存的不易,加之历史上绵延不断的战火和社会动乱,能留存至今的寥若晨星。历来有关木雕造像的研究甚少,笔者根据自己的收藏实践和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4.
唐代孟綮在《本事诗》中曾记载了骆宾王于灵隐寺为宋之问续诗一事,对此,古今许多人都认为不可信,但他们所持的理由却大都站不住脚,因此骆宾王灵隐续诗极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刘云 《文化交流》2012,(2):43-45
济公和尚,杭州人对他特别有感情。灵隐寺里有一座济公殿,供奉了济公塑像。只可惜,以前一直没有一件绘画作品,讲讲济公的传奇。不久之前,灵隐寺济公殿里的济公壁画圆满完成。十八幅画可以看济公一生传奇济公殿就在灵隐寺药师殿的右侧,进了济公殿,中央是供奉着的济公塑像,左右四面墙上就是十八幅壁,  相似文献   
6.
一、边读边悟 《西湖的绿》一文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很适合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比如第3自然段中写飞来峰、灵隐寺的“绿”,写得苍翠,有气势,让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去感悟大自然的壮美及“绿”所表现出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吴双法 《师道》2010,(9):47-48
在杭州灵隐寺的地藏菩萨塑像旁蹲着一只狗,这只狗有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善听”。传闻“善听”的两耳,一耳可听十方诸佛菩萨的法音,另一耳可以下闻人间与恶道众生求告的声音。事实上,“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桂花     
桂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1998滇BK—0060,图1),木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亦称木樨(犀)、岩桂、丹桂等。因花开万点、清香幽远、意韵高雅,又有金粟、仙友、九里香、金秋骄子等美誉。李时珍(纪33—4)《本草纲目》:"其花有白者名银桂(1995—6—2,图2),黄者名金桂(1 995—6—1,图3),红者名丹桂(PP—22,图4)。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1995—6—4,图5)、逐月花者。"2300多年前,屈原(1994—9—4,  相似文献   
9.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飞来山上千丈塔,听说在塔顶,鸡叫五更时,好看红日海上升。来到塔顶上,万物在望中。不怕浮云遮视线,自因身在最高层。【写作背景】王安石所咏的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王安石在宁波做地方官时来游西湖,写了这首绝句。  相似文献   
10.
吴浚 《家教指南》2016,(5):63-70
筇竹寺五百罗汉人物造像,形神兼备、气韵生动、飞灵神动的艺术性并非偶然,与杭州灵隐寺、四川宝光寺在姿势、形态、服饰、体量等都有明显的承袭关系,传承过程中又不断创新,最终集夸张写意性、装饰民俗性、生动叙事性于一体。这些罗汉造像一反同时期五百罗汉造像的程式化风气,创造出自由多变、内外合一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