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亮晶晶     
(二亘{。。};4,}二。}旦纷}丝业)} 66 }二3清清旦」3天上星,天上星,数不数不迅二}业旦}丝3 33 }迎述{乡情,说不尽;楼美,道不尽;邀星星,邀亲朋,邀月亮,邀伙伴,碉楼村落碉楼村落侨碉20 /、_}_}鱼旦}1一}1。}些旦}鱼鱼异春添换百国风情千楼万物景景美美赏赏舒丁几。}。二  相似文献   
2.
走近"蒙古包"Nei meng gu蒙古包是为适应游牧民生活而创建的住所,又称毡包,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帐篷,它构造简单,易于拆装,便于游牧。从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相似文献   
3.
丹巴碉楼最初的原始形态产生于距今3500年左右,与中路罕额依遗址、石棺葬之间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中路罕额依遗址中的房屋F2、F4是碉楼最初的原始形态。碉楼是古代先民为自身安全需要修筑的防御性建筑。  相似文献   
4.
凤岗碉楼与开平碉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莞市凤岗镇现存碉楼(当地人习称“炮楼”,专家建议改称“排屋楼”)120座。凤岗碉楼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在历史、数量、形制、风格等诸多方面各有异同,具有鲜明的客家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特色。独具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凤岗碉楼成为“客侨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2013,(9):66-67
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壮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  相似文献   
6.
碉楼是羌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民俗.笔者运用民俗学的理论从分析羌族碉楼的建造、形状、规模、类别、功能入手,揭示了碉楼所蕴涵的深层次民族文化内涵,探讨了羌族碉楼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试析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遗产的基本属性和内在价值,是对世界遗产实施科学保护的前提,然而,目前世界遗产研究领域对此讨论较少。通过对开平碉楼与村落建筑、环境、记录之考察与分析,可以论证世界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对世界遗产包括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科学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介绍广东开平碉楼的建筑艺术.让学生了解碉楼的建筑形式、建筑技术以及奇特的建筑之美。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碉楼丰富多彩的类型、聚居方式、防卫系统以及历史成因等等.让学生了解奇特的开平碉楼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9.
乡间的汽车将我载到了古镇赤坎。赤坎曾为开平县治,位于开平碉楼群的中心腹地。清晨我行走在赤坎的老街上,古镇宛在睡梦中,静谧而祥和。我赶着早班车准备去南端的赤水镇领略晨曦中的  相似文献   
10.
黄继烨 《文化遗产》2007,(1):154-158
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回顾八年来走过的工作历程,有如下几点"申遗"经验:在思想观念上,要采取"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在领导体制上,要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领导小组与政府领导班子,以及进行相关工作的同志联合起来;在调研方法上,以组建普查工作小组、进行专业普查、组织驻村干部进行深入调查的方式,建立真实、可信和全面的数据库;在宣传形式上,坚持以人为本,以此获取群众对申遗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保护方式上,把对文物的征集、修复和保护,结合实际情况,做了新的尝试,并通过建立健全法规的做法,进一步强化市民的依法保护意识;在管理机制上,建立了组织协调、科学计划、信息互馈、工作监督及业绩奖惩等科学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