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由生态理念推演的具有"原生态"因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禾楼舞,是原始巫、傩文化结合的产物,有几千年历史,被称为民间舞蹈的"活化石"。以郁南地区、岭南地区、甘肃等地的傩舞表演为例,记述中国部分地区仍进行的较为古老的表演仪式,在传承中不但保留壮族、瑶族古代巫舞、傩舞因子,而且也与山歌对唱、祭神、打醮仪式、刘三姐故事等民间文化因素糅合,显现出百越巫文化圈傩文化的特点和现代色彩。然而,歌舞"展演"活动中一些傩仪失去了"原汁原味",也不太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因此,当前的问题就是要如何使这些原生态文化活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现代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现场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郁南"禾楼舞"的文化生态环境、变迁历程、体育文化功能及审美价值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郁南"禾楼舞"是古时百越乌浒人庆祝丰收,祈求风雨的一种祭祀类原始舞蹈,是远古巫文化与傩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经过了古越乌浒人,三国至唐代的僚人,以及之后的瑶族人和汉人的传承,经历了古越文化、瑶族文化、汉文化的影响,受到佛道等思想的渗透,是南江地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缩影。郁南"禾楼舞"具有极高的体育健身价值、体育旅游价值、观赏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同时舞蹈本身包涵着一种集体主义和英雄崇拜主义的精神,表现出一种狂热豪放的激情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流变性"的特性,对它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对它的理论研究也是迫在眉睫的。当前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者采用的多是没有被充分论证的不成熟理论,对指导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面对此种现实情况,我们应尽快运用马克思这样科学性理论视角来进行分析,尤其是有针对性选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郁南禾楼舞这样的典型个案展开论述。作为地方文化研究者,产生这种文化自觉是必要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守护着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现在以及未来。  相似文献   
4.
现存的广东郁南禾楼舞是整个珠江流域跳禾楼的一种,对于它的"原生态"研究确有必要。通过对它的"原生态"内涵探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如何继承和发展禾楼舞。  相似文献   
5.
从郁南禾楼舞发展历史来看,它与瑶族关系非常密切,但也不能就此说它是瑶族的舞蹈,而应该说受瑶族影响最大。着重对郁南禾楼舞与瑶族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便为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禾楼舞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对南江流域禾楼舞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挖掘和整理,分析其表现形式,认为它在体育健身、体育精神和体育旅游上具有重要价值。结合地方文化特色,通过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是推广和应用禾楼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郁南禾楼舞,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在传承中寻求创新,完全复制以往的传统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走向现代化中的广东郁南禾楼舞,看到它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广东郁南禾楼舞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辉  马骋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5):17-24,16
通过田野作业,对广东郁南禾楼舞的遗存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研究了禾楼舞的表演仪式、变迁历程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对民间传说、传承人传承谱系、禾楼舞唱词以及相关山歌等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就现有的禾楼舞研究的发展态势,预拟出禾楼舞的原生态研究、禾楼舞的音乐研究、禾楼舞的舞蹈研究、禾楼舞与连滩山歌研究、禾楼舞的面具研究、禾楼舞与民间故事研究、禾楼舞与宗教研究、禾楼舞文化的旅游开发等八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