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语境下,传统戏曲的生境已截然不同,如何传承、创新,改变式微的发展困境,已是迫在眉睫的严峻课题。广西粤剧深挖特色,立足本土,整合各方力量,积极创编符合现代审美意趣的剧目,开展跨文化对话与融合,与高校、剧场进行通力合作,积极进社区进校园,惠享大众,播种子、育受众,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求突围,为传统戏曲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胡     
正即"高音二胡",也叫"粤胡"。原用于粤剧音乐,五十年代末才逐渐成为民族乐队中胡琴组的高音乐器。其外形、弓法、指法、符号、把位等与二胡相同。里外弦的定音比二胡高一个纯四度定为g~1与d~2或高一个纯五度,定为a~1与e~2。高胡的音色明朗清澈,华美飘逸。宜演奏抒情、华丽的曲调。  相似文献   
3.
清中叶以来,各省外江班集中进入岭南地区,对粤剧、潮剧、广东汉剧三大剧种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江班在广州、潮汕、梅州等地与本地班竞争、融汇的进程,展现出外来戏班与本地戏班、外来人群与本地族群、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既冲突又融合的历史形貌。外江班与本地班之间升沉消长的动态关系及外江戏的"在地性"转化进程,对研究粤剧和广东汉剧的生成机理,还原清代中叶以来岭南戏曲文化生态,揭示地方剧种与地域族群文化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艳 《教育导刊》2007,(3):39-42
设计意图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广州的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许多人可能忘记了那些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西关大屋、地道的小食和我们广东的艺术——粤剧。然而,在一个清朗的早晨,班上有一个小男生突然兴奋地对我说:“曾老师,我昨天跟爷爷上剧院看粤剧了!我看到那个将军拿着一把大刀,好威风!”随即一群孩子都凑热闹地围在我的身边热烈地讨论着:“我也在电视上看过粤剧!”  相似文献   
5.
伍佩铭  陈广雄 《课外阅读》2011,(11):320-320
【教学对象】广东高一学生【活动目标】1.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受粤剧博大的内涵,品味粤剧悠长的韵致。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自我的文化艺术修养。3.锻炼收集、整合资料、培养语文综合能力。4.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粤剧进课堂"的做法,旨将粤剧为代表的区域传统音乐置于音乐教材,这对区域传统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粤剧进课堂"的意义,石牌小学的近三年的实践与做法,及由此产生的思考做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粤剧的复苏     
粤剧“申遗”喜获成功有“南国红豆”之称的广东粤剧,日前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系继昆剧之后中国第二个被列入该《名录》的传统剧种。6年磨一剑。漫长的申遗历程也是粤剧受到拯救、保护、推广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粤剧迎来复苏机遇 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主办的第六届“羊城国际粤剧节”以52场演出39场免费派票的骄人业绩,于去年11月27日落下帷幕。本届“粤剧节”吸引海内外共22个国家和地区的114个粤剧(社)团、  相似文献   
9.
民间音乐教育应该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粤剧文化的宣传与传承,并令幼儿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引发幼儿的兴趣与共鸣,我们应探讨一些更为创新形式的教学策略。界于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和有限的理解能力,本文就如何将粤剧与幼儿游戏相结合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香港粤剧活动十分活跃,留存大量文献资料。近三十年来,这些文献资料多为图书馆及研究机构所得,保存完好,但较少得到编目披露,研究者想要利用仍是不易。为此,笔者两次赴港实地调查香港现存粤剧文献情况。就香港中文大学来说,粤剧剧本文献集中于音乐系戏曲资料中心和大学图书馆,本文将对其庋藏情况和文献源流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