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字识得太少,读书、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所以要教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能读会写,必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  相似文献   
2.
《课程.教材.教法》2017,(6):106-111
传统儒学课程指的是在我国古代社会被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素材并得以课程化的部分儒家经典,以及体现和阐发儒家思想的其他供儿童青少年研读的学习读物。儒家思想是传统儒学课程的源头,有些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进入学校从而成为制度化的学习材料。传统儒学课程在维系古代中国的人文教化和维护德治取向的社会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首发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分为蒙学基础、诗词美学基础、经典子集研修、传统文化与艺术4个模  相似文献   
4.
南宋时期,四明地区被誉为衣冠之乡,士人文化水平优于其他地区。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形式主要有官学、私学、家学三种,教育内容除沿用传统蒙学教材和使用新编教材外,还与科举考试内容紧密结合。由于四明地区教育的独特性,故蒙学呈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如从事教育的塾师精英化、教育资源共享、妇女在童蒙教育阶段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南宋时期四明地区的蒙学教育,对进一步了解宋代蒙学教育的整体状况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的美育思想从总体上看没有脱出儒家伦理本位,仍把美育纳入道德教化大局,但是他反对违反自然天性的道德教化,其蒙学思想体现出轻规范、重体验的特点。王阳明认为审美对于以人伦道德为旨归的蒙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因势利导、端肃形貌、宣畅心气、感发志意、宽虚自得等功用。  相似文献   
6.
首先通过界定,筛选出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识字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古代蒙学识字教材的发展历史分为雏形期;定型期;承袭期三个阶段。进而对每个阶段的识字教学思想、发展概况进行梳理,对其历史沿革过程中的规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否则,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了。所以,幼儿期是通过传统蒙学文化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国学热了很多年,成果之一是传统蒙学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被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接纳并作为地方教材进入小学课堂。比如,北京市东城区的《〈弟子规〉新解》就已通过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初审,并有望于2011年9月新学年到来之际在全市小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古代书法蒙学作为一个完备的体系,有其一定的组织实施形式、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和传授机制。作为对古代书法蒙学的传承,我们不可为提高其地位而一味加以吸收,也不可为贬低其价值而弃如敝履。存精去粕,这样才能保持书法启蒙教育的健康走向。  相似文献   
10.
在教风日弛、人人畏事的世风之下,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要求依规实施适度教育惩戒,对于教师职业规范和学生健康发展无疑为必要之举。对中国蒙学教育惩戒的考察,可从前科举时代、科举时代和后科举时代三期进行梳理,兼有对适度惩戒和过度惩戒问题的探讨。在当今各级各类的学校中,实施适度教育惩戒仍有必要;尤其在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这种合理惩戒更不可少。舍此,人将难以成人,才也难免成为废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