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成 《邯郸师专学报》2002,12(2):28-30,33
《雷雨》中周朴园为什么一再逼繁漪看病吃药,这一有悖常理的举动自1933年该剧创作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分析并说明一个观点:周朴园这样做的真正心理动因是察觉妻儿乱伦丑行后采取的一种掩盖家丑、弃卒保车措施--逼疯繁漪,保全周萍。  相似文献   
2.
张丰 《现代语文》2007,(7):109-109
读过《雷雨》的人,大都会被这样一个女人打动。或是因为她的偏执与不幸,或是因为她的美丽与落寞,或是因为她的聪慧与无奈。这个女人,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从走廊上静静走来,阴鸷而沉郁,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妩媚的芬芳。  相似文献   
3.
烦恼     
一直以来,不乏有探索语文教学改革之人.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于漪等,他们的探索创新在语文课堂上留下了一串串永闪光芒的足印特别是陶行知老先生关于创造教育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可以从他身上学到改革传统语文教学的自信,产生教学研究的勇气,并结合自身实际,  相似文献   
4.
蘩漪的悲剧是她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幸福与周公馆令人窒息的环境之间的冲突、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形成的.蘩漪的追求是正常且合乎人性的,是生命为了改变生存境遇、争取精神自由,在苦斗中走向毁灭的生存悲剧.其强烈的反抗和最终的毁灭反映了女性个性解放冲决罗网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5.
巴尔扎克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最多的思想。"如果用这句话评价《雷雨》的语言无疑是最恰当的。剧作家戏剧才能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善于把生活现象戏剧化。体现在语言上,一方面它要能表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目的意向,并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形体动作;另一方面,它能刺激对方,促使对方产生相应的语言和动作,对话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推动情节不断发展,以求"无画处皆  相似文献   
6.
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话剧处女作《雷雨》可谓中国话剧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亲关系和聚集着众多巧合但却透露着必然性的悲剧。在这场悲剧中,有着三个逃不出悲剧命运的美丽女子,她们就是侍萍、蘩漪和四凤。残酷的现实,生命的消陨,倾出了她们那雷雨般的悲剧人生。曹禺先生将所有苦难集中于侍萍一身,面对苦难,人无法选择,只有去面对、去接受。她自始至终地关爱他人,以最大限度忍耐别人给她造成  相似文献   
7.
《雷雨》中的繁漪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本文从繁漪的反抗精神,思想中深藏的封建意识入手,分析了繁漪的矛盾性格.指出了繁漪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想的半成品。  相似文献   
8.
正舞剧《雷和雨》可谓是部经典之作,整部作品以繁漪的摔碗声作为矛盾点的开始,又以繁漪幻想的美好世界作为结束,以一个女人的独特视角来展开整个故事可谓引人深思和共鸣。可以说繁漪是所有人物关系里的主线,这部舞剧的独到之处就是用爱情来贯穿始终,并在纠葛的爱情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无形中对人的束缚。舞剧一开始的六人群舞调度很值得一提,六个人在舞台上走着奔跑着,在一个圆圈里他们不断交换着位置,不断与身边的人进行肢体接触,充分体现出六个人错综复杂的关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05,(12A):11-15
从头翻阅2005年的41-海教育》杂志,一笔一划地写下他们的名字,忽然发现,今年的年度人物候选人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叫“坚持”—— 88岁高龄的吕型伟充满睿智,对教育事业一生的忠诚与热爱,让他敢讲真话;年逾古稀的于漪虽然身体虚弱,但笔耕不辍、作等身,用一身正气书写下崇高的师魂。  相似文献   
10.
1900年,世纪之交,内外交困衰败不堪的大清帝国,突然发现自己处境尴尬而危险,那些来自于华北平原被饥饿和绝望驱使着的农民,喧嚷着进入了北京城。而那些心怀叵测的外国军队亦已开进了与皇宫相距不远的东交民巷。帝国朝廷里吵吵嚷嚷,臣子们分成了两派。剿除,还是抚用?这个问题摆在了权力的最高执掌者慈禧太后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