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89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难想像,人的一生如果没有梦想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2.
给出一类n维变系数非齐线性微分方程组特解的简捷求法,并提供了特解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诗纬》是形成于我国汉代的纬书的一种。《诗纬》中有关《诗经》的评论,其思想观点主要来自于《齐诗》翼奉一派,因而《诗纬》与《齐诗》在理论上有着渊源的关系。《诗纬》所提出的“四始”、“五际”,及“六情”说,以阴阳律历附会解释《诗经》的诗篇,其真实用意在于,揭示周王朝兴盛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以此对当时的现实政治发生作用。《诗纬》中的诗论,如“诗者,天地之心”、“诗者持也”、“诗含五际六情”等论说,对汉魏六朝时期的诗论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名家小资料:第斯多惠(1790—1866),出生于德国威斯特法利亚州西根市,德国杰出的教育家。他继承和发扬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探讨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教学原理和教学细则,并以高度的热情致力于师范教育的探索,因而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齐桓晋文之事》以对话的形式记述了孟子说服齐宣王放弃霸图而施行仁政的过程,但实则是作为臣子的孟子和作为国君的齐宣王进行的一场辩论。我们知道,古代的君臣关系是“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没有是非可辩,没有道理可讲,君王的话是金V口玉言,就是真理.所以孟子想在论辩中取胜绝非易事。但他终以如簧巧舌使齐宣王打消了称霸的念头,接受了孟子的主张,这足以证明孟子的论辩艺术多么高超。下面我们就来品味一下孟子的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6.
7.
通过阐述齐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淄博齐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出开发中存在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整合旅游资源与打造淄博旅游特色品牌、保护文物与遗址遗迹、完善交通设施、开发新的文化旅游活动项目、加大齐文化旅游宣传、提高旅游从业人员能力等具体建议,以促进淄博市齐文化旅游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葡萄酒的世界,饮者多从波尔多入门,而以勃艮第为终极归宿。勃艮第被举世公认为具有伟大魅力的葡萄酒产区,其中特级园又是勃艮第的精髓所在。ASC精品酒业联合中信出版社荣幸地邀请旅法十年的葡萄酒作家齐仲蝉女士于近期举办了其新作《勃艮第的酒窝——透视33个特级园》发布会,与广大葡萄酒爱好者共同分享勃艮第特级园的密码。众所周知,在整个葡萄酒界,勃艮第葡萄酒的错综复杂时常让中国的入门级新手心生迷惘,甚至令行家也头疼不  相似文献   
9.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单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史传文学传统,更为后代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蕴藏丰富的取材宝库,元代杂剧作家从中取材,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史记戏”.在这些剧作中, 《田穰苴伐晋兴齐》和《吴起挂帅敌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历史剧创作倾向.前者严格依据历史史实进行创作,而后者则在尽量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和艺术加工.元代杂剧作家对《史记》的改编正体现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剧创作倾向中.  相似文献   
10.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对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斯泰洛齐是世界近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初等教育思想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认为,初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全面的能力、和谐发展和完善个性,初等教育应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此类教育理论对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和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