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7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废科举的论争伴随科举制始终。本文试图探讨北宋时期这一论争产生的由来和论争的具体背景、情形、内容度其结果,并从中总结出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撰写书评必须实事求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针对目前书评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撰写书评必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坚持“是是非非”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思想"的论争,在新世纪文坛方兴未艾。文学所需的思想,既应复杂而深广,又应独特而新颖,更需经过审美转化:复杂与深广,要求作家不断深入挖掘题材;而独特与新颖,则要求作家形成个性化的社会人生感悟,对既定思想保持必要质疑;至于审美转化,则要求作家努力促成思想的情感化、形象化和形式化。  相似文献   
4.
表现主义作为德国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美术、文学、电影、音乐和建筑等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在表现主义文艺思潮沉寂之后的1937—1938年间的关于这场文艺运动的论争再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表现主义,这场论争有一定的偏向性,但论争本身也使人们加深了对表现主义的理解,该文拟对这场论证的缘起和内容进行说明,并指出这场论争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6.
对立宪民主的追求是近代中国政治的主旋律。然而五四时期,受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中国知识界中形成了不同的民主观,设计出了异样的民主政制。激进知识分子对民主的理解发生了根本转变,主张直接民权、平民政治、阶级政治等,而胡适学人群、研究系学人群等坚守民主的原本意义,主张代议政治、贤能政治、阶级调和等。重温五四时期知识界关于民主政制的设计及论争,对当前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围绕着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的论争统称为课程论争。为澄清课程论争的特征,本文借助伦理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文章认为,论者以"教学认识论"作为衡量课程教学理论的尺度,混淆理论发展的脉络,使课程论争呈现出明显的非对话性质。文章的最后部分阐发了作者对"课程论争可能出路"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演讲探讨了欧洲早期艺复兴期间(大约1350—1700)为解读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的论述所做出的努力,讨论了欧洲的注释在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关注了当时学意料之外的某些论争,并力图阐释引起这些论争的原因。作认为,人们力图阐释关于一种化的论述并力图从另一种化的需求和兴趣来解读这种论述的努力对中美两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阐释所可能引发的结果也具有积极意义。作的这种解读对当今世界——对中国和“西方”国家富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因为他在试图解读产生于一种化而被转译到另一种化的修辞学和传播学理论。作指出,在欧洲艺复兴时期,人们相信修辞学和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修辞学能够使人们避免暴力、摆脱兽性,使许多不同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促成一种包容各种矛盾的和谐社会。修辞学使我们变得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教师教育领域,解制和专业化是两大论争阵营。解制取向否定教师教育的必要性,批评教师教育在学科知识方面低标准和在教育类课程方面"高栅栏",倡导用替代性途径绕过正规教师教育,期望以较高效率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专业化取向把"解制"的观点看作是"外行"的,批驳其简单化理解,同时又将其看作挑战,主张认识教师教育的复杂性和不可替代性,通过高投入达到真正的高标准,让教师教育真正成为受人尊敬的专业。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学界的探索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当代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和思想资源。出于复杂原因,当时被"双百"方针孕育而生的首次体育学术论争,鲜有人提及。在学界内外争鸣氛围的激励下,这次论争系统总结了当时体育发展中的基本问题,空前活跃了体育研究氛围,也促使篮球战术、体育内行与外行、武术渊源和发展等具体问题的讨论得以深入展开;而历史条件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致使其偏离了体育场域且未能充分关注基本国情;从研究者的态度、论争者的遗憾和体育界的反思等层面,对我国首次体育学术论争及其深远影响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