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荀子》三十二篇中,"伪"字共四十二见,其涵义有三:一是读为"为",义为"行为"的,有两见。二是义为"诈伪"的,共五见。三是具有理性之"人为"义的,有三十五例。其中《性恶》篇最多,占了二十七例;其余《正论》篇有一例、《礼论》篇有五例、《正名》篇有两例。这种具有理性之"人为"义的"伪",先秦秦汉文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荀子》书所特有,是荀子作品的区别性特质之一。以此来看,如果《性恶》篇不是荀子的作品,否定荀子"伪"有理性"人为"义,那就得将《正论》《礼论》《正名》篇也排除出去。只要我们承认《正论》《礼论》《正名》篇为荀子所作,也得承认《性恶》篇属于荀子的作品。由此可见,那些以"莫须有"证据,否定《性恶》篇为荀子所作的说法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揭示教学目标导入语:《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请同学们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它的含义。学生:“兵不厌诈。”教师:《群英会蒋干中计》就是兵不厌诈实施反间计的典型。蒋干是《三国演义》中的特殊人物。两下江南,两次中计。群英会上,害得曹操中了反间计,杀了蔡  相似文献   
3.
春秋至战国时代,以道德立国的文化传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春秋贵族的诚信之风到了战国变成了官僚诈伪而无信的道德沦丧。这种转变体现在道德主体面对社稷、职责以及他人之时,在立身行事上大相径庭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春秋至战国时代,以道德立国的文化传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春秋贵族的诚信之风到了战国变成了官僚诈伪而无信的道德沦丧。这种转变体现在道德主体面对社稷、职责以及他人之时,在立身行事上大相径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