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喜福会》是美国新生代华裔小说家谭恩美的经典之作,后被华裔导演改编为电影,其影响经久不衰。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通过描写作品中四对母女在两个世界、两种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碰撞,探讨被"边缘化"的美国华裔女性在美国主流社会遭受到的压迫和歧视,揭示出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从沉默的"他者"到找寻回自己话语权的艰辛之路,以此探寻华裔女性实现自我身份构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华裔美国文学身份认同研究多从作品的中西方文化冲突出发,实现从"对抗"到"融合"的完美模式,这种针对女性群体的单一主题研究,并不是身份认同的终结。笔者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角度,以小说《喜福会》为研究文本深入探索华裔美国女性从最初的身份困惑,到追寻族裔身份和性别身份的认同,进而实现国家身份的建构历程。这种研究范式不仅可以消弱西方社会中存在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而且对全球华裔的文化身份认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张艺 《考试周刊》2010,(7):29-30
东方主义是“西方”表述“东方”的理论和实践。本文从东方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元素,指出谭恩美在建立一个中美文化相互理解与交融的理想社会同时.中国作为其写作的重要资源必然或多或少地经过东方主义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的内容与前三部一样都是围绕华裔母女几代人的困境与心理路程展开。在这部小说中,谭恩美用一条故事线索串起了祖母、母亲和女儿三个女人的故事。叙事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过去和现代、中国和美国之间来回穿梭。本文通过探讨该小说运用的叙事策略来研究其独具特色的叙事结构﹑变化多端的叙事视角和其他几个方面对作者想要表达主题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谭恩美作品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这里从化批评的角度,分析了谭恩美作品中母女双方的处境,试图说明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她们都是不平等权力下的性别“他”以及种族“他”。尽管母亲的“讲故事”策略使母女关系从对抗走向和解,从分裂走向融合,但在产际生活中,华裔难于为自己构筑起一个统一的身份,华裔女性也难于成为温妮为女儿珍珠(为所有华裔女性)建构的真正意义上的“莫愁女”。  相似文献   
7.
《灶神之妻》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它以母亲的成长为蓝本,讲述了战乱期间一位中国妇女不幸的婚姻,揭露中国传统的男权化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所做出的反抗。本从叙述视角、女性形象等角度分析作品中所蕴藏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8.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再次关注母女主题,说明了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处于种族"他者"和性别"他者"的地位,因而她们都感受着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和两个世界之外的迷茫.接受中美两种文化不仪使得她们双重的文化身份得以确立,而且有效地消解了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八小时以外》2012,(12):32-33
刀锋下逼出的文字一柄切肉刀被母亲横在女儿喉头,锋利的刀锋离肌肤只有一英寸。被母亲推到墙角用刀威胁着的女儿,惊恐地注视着母亲那凶狠如野兽般放光的眼睛。残酷的对峙持续了20分钟,女儿最终崩溃大哭,向母亲认错。而这场争吵的起因,不过是女儿交了一个比她大5岁的德国男友。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凭借一部富有"中国味"的《喜福会》,在美国一炮走红,并激起了一股"中国热",刮起了一股"中国风"。利用来自母亲的中国文化的背景优势,书写了带有家族色彩的母女关系这一华裔文学永恒主题,谭恩美成功地用文本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对接,毫无保留地用文学的方式向我们阐释了她的文化寻根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