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红楼梦>中香菱地位卑微,命运坎坷,她出现的时间、地点与她相关的事件对整部作品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她沟通了神话与现实,在全篇中奠定的是悲剧的基调;作为第一个薄命女儿、第一个家庭历劫、第一对薄命鸳鸯的承受者,她奠定的又是作品结构模式.同时香菱也涵盖了黛玉、宝钗、可卿的某些特质,而作者对她的反谶言选择更加深了悲剧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谶,包括谶言和谶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汉民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社会动荡时期,谶言与谶兆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在社会安定时期,谶言与谶兆主要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冯军 《保定师专学报》2005,18(3):12-14,26
在《红楼梦》中香菱地位卑微,命运坎坷,她出现的时间、地点与她相关的事件对整部作品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甩,她沟通了神话与现实,在全篇中奠定的是悲剧的基调;作为第一个薄命女儿、第一个家庭历劫、第一对薄命鸳鸯的承受者,她奠定的又是作品结构模式。同时香菱也涵盖了黛玉、宝钗、可卿的某些特质,而作者对她的反谶言选择更加深了悲剧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识和人本思想,但也有另一种与之不相契合的观念,即用佛道思想否定世俗社会,用命运观念解释人生,整部作品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意识和宿命思想。这种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命意识是不应该被忽略的。高鹗续写部分涉及较多算命术等中国命理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它实际上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它表现在译者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对原作的再认识和理解。因此,每个译者的理解方式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会出现不同之处。本文尝试分析《水浒传》两个英译版本——赛珍珠及沙博理译本中的谶言翻译进行比较评析,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时间的作品     
我们总是在时间里,一切所为也总是被时间之手操控。欲速不迭,事缓则圆,是指办事切忌求快。兵贵神速,夜长梦多,则是指办事务必求快。这都是对人类活动的各  相似文献   
7.
阐述施琅收复台澎,建立军功,并善用当时的妈祖信仰;目前尚未有人从“金鸡”谶言的角度对施琅与妈祖信仰的关系加以分析;施琅巧妙利用当时流行的谶言,结合妈祖信仰,来为自己的主张与功绩寻求正当性,缓和与朝廷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8.
隋末天下大乱,道教在向各种势力兜售谶言,也对李唐势力夺取政权建立王朝出力甚多.李唐兴起利用李氏当王的谶言来应谶,建立政权后冒认老子为先祖,李唐王朝利用谶言本质为神道设教.李唐王朝与道教合谋制造谶言并利用道教谶言增强政权的合法性,同时也借助道教无为之教的思想资源来消除政权的合法性危机.道教在唐初的政治介入并不是屈服于国家的过程,而是上层贵族道教影响唐代国家治理之道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9.
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再创造意识.它表现在译者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发挥.任何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对原作的再认识和理解.因此,不同译者对原著的期待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会有不同之,因此译文也会受到译者的主体性的影响.本文试参考、比较《水浒传》两个英译版本—一赛珍珠及沙博理译本中的谶言翻译,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和中国古代谶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运用谶言把天命、神灵、先知的预言文学化,给作品涂上一层神秘色彩。《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是由两个谶言系统构建起来的,一是关于人物命运的谶言系统;二是关于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关系的谶言系统。其制作方法与中国谶言文化中常见的图谶与诗谶是一致的。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也用了谶言的方式来结构情节,《红楼梦》的谶言系统不同于《三国演义》的细节性,而类似于《水浒传》的结构性。在谶言制作上,《红楼梦》更重视艺术的加工与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