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培勋对钢琴音乐创作的探索是对中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探索。所以,挖掘其作品中的民族因素,忠实再现陈培勋钢琴创造中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与风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表达其作品。  相似文献   
2.
田莉 《科教文汇》2010,(28):145-146
通过对陈培勋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贡献、特点和意义几方面进行论述,发现其在保持原创风格的基础上,融会中西创作手法,更好地发挥钢琴乐器的演奏特色。从民族化多声思维的角度,既要遵循传统,又要敢于创新,从而达到一种全新领域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3.
弹好钢琴曲《卖杂货》,在对这首乐曲进行深入的分析后,要深刻理解其内涵,认真把握好作品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速度以及风格等音乐内涵,再严格按照谱面上的一切标记正确演奏,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揭示作曲家的内心思想。  相似文献   
4.
陈培勋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钢琴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结合了广东民间音乐的精华与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其创作特征主要体现为:旋律中大量运用复调旋律、粤调旋律和线性旋律,调式以民族调式为主,曲式结构采用双主题变奏形式,和声中三度音程、八度音程与变和弦多次出现,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比较陈培勋与丁善德、朱践耳等其他作曲家作品的和声手法之运用,归纳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以及与陈培勋先生在创作手法上的共性,从而体现出陈先生作品在技法与风格上的个性;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引起作曲理论界对中国和声运用问题的更大关注。  相似文献   
6.
陈培勋的钢琴创作成就从何而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勋教授的钢琴创作数量并不多,他的成功其实是将一切来自西方的经验谨慎与正确表达中国的音乐生活、中国的传统精神相结合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冯丽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106-108,138
一、作品中偏音的突出与强调偏音(三度间音),即“4”(清角)、“#4”(变徵)、“7”(变宫)、“7”(闰)四个音。早在唐朝,就有了偏音的记载。杜佑《通典》中云“自殷以前但有五声,自周以来加文武二声,谓之七声。五声为正,二声为变。变者,和也。”王仲《琴学概论》中说“殊不知五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