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少年》2011,(9):27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的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这美好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在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瘦弱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自己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下创造的婴孩。  相似文献   
2.
何其芳先生的《秋天》一诗,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新增的篇目,对它的解读一般是说它以秋为主轴,可分解为在秋天中发生的一些并列的场景:伐木工人在叮叮的伐木声中挥洒汗水,农民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心里乐开  相似文献   
3.
一只狼在饱食后,安逸地卧倒在草丛里,看见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身边跑过,惊奇之余,它问:"伙计,你干什么呢,不是才吃饱吗?"  相似文献   
4.
鲜语录     
"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这是网友们给"啃老族"的一番描述,表达了同是年轻人对"啃老族"这种人生责任虚化、自我精神矮化、人生缺乏担当的鄙视。"如果你爱一个人,不是下课给人家买水,不是短信发来发去,也不是周末—起出去唱歌聊天吃饭,而是做一个出色的人,以后的以后,可能还有别人爱她(他),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别人比下去!"  相似文献   
5.
有些小事看似司空见惯其实对我们身体影响很大。下面就整理了一些我们平常不利于健康的19件小事。1.起床先叠被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的皮肤会排出大量的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人的呼吸和分布全身的毛孔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习惯认识里“能吃就能干,能吃身体就健康”。因此,每餐必饱和尽量多吃成为许多人的习惯。其实这种习惯和认识恰恰将人们引向了美好愿望的反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饱食除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外,几乎是有百害而无一益。如美国康奈大学的营养学家克莱德麦奇研究发现,限制饮食的实验组小白鼠比对照组寿命长一半,且无癌症的发生。美国、日本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将实验动物的食量减少80%到50%,可使其存活时间延长1/3到2/3。在我国古代民间一直流传着“要活九十九、每餐留一口”、“吃饭七分饱、肠胃到老好”等谚语。在我国著名医书“…  相似文献   
7.
正早在战国时期,以秦国丞相吕不韦为首编著的《吕氏春秋》一书中,有专门论述养生长寿的篇章,其中总结出影响人生健康长寿的"损寿三患"。一、好逸恶劳。大意是说一些富豪之人每天过着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散生活。吕不韦把这种不学、不劳、不练的生活方式,命之曰"招蹶之机",有损于健康延命。  相似文献   
8.
兰台如茶     
品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是司空见惯,饱食精粮肥厚久余,泡上一杯清茶,真有“临风一嗓心自省”的意境。一盏清茶,自酌,对侃,消受清福,畅幽情,品味人生。一盏清绿使我们隔绝尘嚣,了悟世俗,摆在面前的,仿佛是一盏回归自然的明灯。  相似文献   
9.
孙清 《健身科学》2013,(5):28-28
虽然过饥和过饱都有可能成为致病的原因,但现如今因为吃不饱和营养缺乏而导致的病症,的确不很多见了。真正的事实是,现在的很多疾病都是撑出来的。食物在给生命提供动力的同时,也给机体带来了无法摆脱的负担。科学表明,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前提下进食越少,寿命就会越长。那么饱食究竟有哪些危害?又怎样加以预防呢?  相似文献   
10.
马骏 《体育科学》2002,22(5):40-40
20世纪40年代,人们发现动物下丘脑与摄食行为密切相关。破坏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引起动物拒食;破坏动物下丘脑腹内侧核,则动物食欲增大并逐渐肥胖。因此认为,下丘脑外侧区存在饥饿中枢,而腹内侧核存在饱食中枢。用微电极分别记录下丘脑饥饿中枢和饱食中枢的神经元放电,观察到动物在饥饿情况下,前者放电率较高而后者放电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