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773篇
科学研究   77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38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性发展倡导求异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方法,得鱼而兼得渔。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学体育创新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学体育创新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中学体育教学过程较重视体育对人的生物学改造,而忽视体育教学深层次的、内在的创新问题.结合调查,分别就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问题以及体育教学培养创新思维与学生体育学习考核评价的创新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3.
NBA新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BA联盟顺应市场需求,对4条旧规则进行大胆的修订,使NBA赛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NBA向全球化发展又迈进了一步,针对这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考不分文理"将为大学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和实施通识教育带来契机。本文以"高考不分文理"改革目标为背景,运用系统思考原理,讨论了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长上限,揭示了本科教学改革的高杠杆解,并尝试提出了本科教学改革的路径:把课程实施大纲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高杠杆解,通过推行课程实施大纲,分三步持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实现本科通识教育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探讨中西方化差异的本质原因在于中西方化创造主体的思雏模式上的差异。并从比较学向比较化的方向发展的角度,察看思维模式和化差异的关系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尽管传统形式逻辑在概念问题上不研究大于1的n元名词而只研究仅占n分之1的1元名词,可是在这n分之1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譬如,关于概念的定义至今仍不能自圆其说;有些概念种类划分不合理;给概念内涵下的定义产生歧义;给普遍概念下的定义过宽;等等。传统形式逻辑是真正的逻辑科学,我们剖析的目的是深深地切望传统形式逻辑深刻正确的主导思想和久胜不衰的理论成果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文本是客观世界所呈现出的本体存在与应然样态。作为教学的文本具有客观性、接受性与认同性。由于对先验内容的观念体认,召唤结构的内发生成,共生互融的认同语境,使通过文本的教学得以可能。基于文本接受的教学认识逻辑,应回归知识本体,对文本进行由博返约;激发召唤结构,生发基于作品的动态文本;追寻期待视野,涵育共生性的对话交往,从而实现主体与文本的共存。  相似文献   
8.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古代中西方和谐思想的认识,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及科学内涵,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1978年以来,经过20多年的奋斗,我国逻辑教学与研究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并已初步实现现代化,但仍存在着不当的逻辑观、普通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地位、逻辑学学科归属等问题.树立正确的逻辑观,坚定不移地走现代逻辑教学与研究的道路、大力普及和推广现代逻辑知识、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分别开设现代逻辑课程和批判性思维课程.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一词有两种含义,指时间或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史学界“近代”、“现代”说法的指称对象虽渐趋一致,但实际教学、科研中,二者相混,难以硬性规范。“近代”应明确为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其上限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但只具相对意义,近代史时段-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能作僵化理解,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来确定研究的时空范围,淡化“上限”概念,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野,在理为 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走向,将是中国近代史学科新的突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