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诗经叫、雅·大东》鸣织女、牛郎之不平,所谓织女“不成报章”、牛郎“不以服箱”,这就透露了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牛郎织女相会之故事雏形。尔后有天帝为织女主婚,以释织女之怨情,并解孤独。由此切入,就敷衍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东汉以来大量有关记述神异和习俗的典籍,只把牛郎、织女“限河梁”当作故事的前奏,而把鸟鹊填桥以渡牛郎、织女相会视为故事的圆满结局。千百年来,我国人民把“七夕佳期”当成喜庆节日,并以之为习俗年年庆贺。诗人词客因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把七夕喜庆当作永恒主题予以讴歌。七夕节的基调是儒家的和乐美满,不过又打上道家的神仙思想的烙印,因而带有超现实的神秘色彩,终于使牛郎、织女相会成为千古不衰的爱情佳话。有人认为,七夕节是个哀怨日子,当日婚嫁不吉利,这一说法显然不妥。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典型形象,莫愁女为数代文人为之倾倒;伴随着时代及社会文化的变化,莫愁女形象也变得扑朔迷离。正本清源,分析这一形象在各个时代的变化是本文的主要任务,特别是梁武帝之《河中之水歌》及周美成之《西河》当须辨正。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和满族的天鹅仙女神话都强调了祖先与天神之间的关系,标榜氏族起源的神圣性。两者的区别在于蒙古族神话强调氏族起源的奇异神圣和祖先的非凡出身,而满族神话则主张爱新觉罗黄金家族先祖神异诞生,统治国家的天命授权等。从神话的类型来看,蒙古族神话更接近于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天鹅处女故事类型,满族神话则属于皇权受于天命的建国神话类型,从而形成两者之间较大的差异。相同的故事母题和接近的主题在两个民族中有不同的用途和发展倾向,天鹅仙女神话故事在两个民族中得到了不尽相同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4.
《亚威农少女》是立体派绘画的开山之作。沿着塞尚的足迹 ,非自觉地本着“回到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 ,毕加索深刻面对了人类真实的生存荒谬。以立体派特有的手法《亚威农少女》呈现了叛逆拆解的多重意味。在具有否定了传统空间构成而成为形体塑造技法的里程碑这一种意义外 ,更高的肯定则在于它不仅促动着现代派画家的叛逆浪潮 ,且透露了半个世纪后的后现代大师对欧洲逻各斯中心论的全面批判清理的信息 ,开一代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5.
《邶风·静女》是《诗经》中描写男女恋情很有特色的诗篇。这首诗描述结构完整,约会过程表现为"不见"而"思念"而"相见";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也因人而异,运用动作和心理的正面描写表现男子的性急多情,美丽深情的女子则通过借物喻人以侧面烘托,颇呈实虚相生之妙。整首诗表现了朴素健康的爱情观和对美的感悟,富于哲理的情思,至今读来仍然具有正面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是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复兴的基础。旨在通过对我国少年女子篮球竞技人才的体能状况、基本技术等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在培养体制、体能训练及基本技术等方面提出我国少年女子篮球竞技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普遍流行于松江农村地区的坑三姑娘,曾是当地少女所钟爱的女性信仰艺能活动.信仰祭祀艺能,它是民俗的祭典、信仰、仪式等活动中伴有一定的言行程序和节律的传承.其之所以为艺能,是因为该言行必然会激发并能使人持续受到感染某种情感在崇敬、信仰的背后,潜藏着美的欲望和艺术萌芽.它是传统民间文艺中的信仰祭祀艺能.虽然,它比较原始稚拙,且在村落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信仰祭祀的展现过程,一环扣一环,层层展开,如同戏剧式的展演过程,程式化艺术的倾向已见端倪."艺能一般说来没有与神灵的祭祀分离",它有神灵信仰的迷信因素,但是,与宗教和一般的神灵信仰相比,迷信的色彩要弱得多.现实展示较多的是萌芽状态的戏剧表演功能.形式上在迎神、敬神、请神、送神,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展现少女们自娱自乐、自我渲泄情感、自我瞳憬幸福生活的女性情怀.  相似文献   
8.
论蒙古族神话《天女之惠》的多彩组合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女之惠》是蒙古族杜尔伯特部落祖先神话之一。这篇神话是神本主义文化向人本主义文化过渡时期的产物。其中神本主义文化因素开始趋于淡化、软化;人本主义文化因素逐步强化;男性主体地位和阳刚之气逐步增强。在其种种多彩组合美之中,人本之美、人文之美、主体之美、阳刚之美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