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对批评态度的重视和研究始于魏晋时期的曹丕,其著作《典论*论文》首先提出了批评态度问题,其核心是提出对"文人相轻"的批评,从而引起人们对批评态度的重视和研究,构成了中国古代批评态度观.  相似文献   
2.
米彬彬 《科教文汇》2014,(23):150-151
李安作为成功的华人导演,在美国电影节频频获奖,本文试图借助新历史主义文化批评理论揭示李安成功的秘诀。并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为例,发现李安从电影题材选取到主题表现都与新历史主义者提出的对主导话语权的“颠覆”与“含纳”存在相似之处。影片中,主人公与老虎相伴的故事可以看作是李安“颠覆”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下将动物客体化的狭隘思想。但这种“颠覆”却又相当不彻底。最终,“颠覆”还是“含纳”于李安对人类理性的赞美声中。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清政府为了寻找新政的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其中徽州知府刘汝骥主持的徽州地区的调查具有一定代表性。他把调查所得资料汇编成文,命名为《陶甓公牍》。其中记载的晚清时期徽州民众生活、徽州社会的一些陋习和徽州民众的权利、义务观念等,是研究晚清时期徽州社会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窥见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和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作家杨·马特尔的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讲述少年派在海上漂流227天后成功生还的故事,试图唤起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从而认同人需要信仰、需要对生命的敬畏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深蕴的传达有赖于其对英雄冒险的神话类型化叙事结构的套用,原始猎人的神话原型的复现以及由老虎、岛及漂流所构成象征系统这三个神话原型要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合肥在两汉的商业中心地位得益于寿春的辐射。曹魏政权在合肥的攻防战略具有阶段性调整。曹操时期合肥作为曹魏政权江淮战略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强化,合肥处于抵御孙权进攻的战略中心地位。魏文帝时期,随着曹魏政权国力的提升对东吴采取攻势,此时合肥复失去江淮战略中心的地位,寿春复取代合肥成为曹魏经营江淮的战略中心。魏明帝时期为了抵御孙权实力对江淮的攻势,合肥复作为战略前沿城市得到曹魏政权的重视,满宠对合肥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使合肥新城处于曹魏政权的战略防御的前沿。而曹芳时期,诸葛恪在合肥新城的惨败再次证明合肥新城战略前沿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pi演算进行扩充以形式化描述BPEL4WS程序,给出了扩充pi演算的语法和操作语义,并用pi演算的通讯并发结构表示BPEL4WS规范的link结构。基于对BPEL4WS规范死路排除DPE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完善的解决DPE问题的pi演算形式化方法。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完成从Web服务组合语言BPEIA.WS规范到扩展pi演算的映射,提出了几种验证程序性质的思路。最后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案例,说明BPEL4WS程序的pi演算描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MAS系统的动态web服务组合形式化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服务组合是解决SOA和SOC的重要方案之一.针对动态服务组合的实现,把MAS技术应用到服务组合中.首先对MAS和web服务组合的本质进行分析,讨论了MAS和web服务组合的关系.其次,构建了基于MAS的web服务组合框架,命名为CSMWC,并用Jade实现了该框架.此框架初步实现了语法级别的动态服务组合,并为语义级别的动态服务组合打下基础.为说明构建框架的正确性,应用pi演算对构建的MAS体系结构进行形式化描述,同时对web服务组合中重要的性质如动态性、适应性进行了推理.最后给出了应用基于pi演算的验证工具Pi4SOA进行验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骨肉相残 孰是孰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三国时期,曹丕虐待曹植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于是,历代文人皆归咎曹丕,然而,笔者发现,曹植是曹丕地位的争夺者,政治的反对者,名誉的诋毁者,在骨肉相残的过程中,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刘劭与曹丕、《人物志》与《典论·论文》之间 ,存在着多方面的、直接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典论·论文》中的诸多思想理路和学术向度的获得 ,几乎无处找不到它同《人物志》的或深或浅、或隐或显的联系。对于《典论·论文》来说 ,刘劭的《人物志》是一眼深泉 ,一股雄风 ,一团酵母 ,没有它丰富的思想滋润 ,没有它辨证思维方式和思想的鼓舞和启迪 ,没有它坚实厚韧的哲学的力的感发 ,就不会有《典论·论文》思想的活泼敏锐、思维方式的灵犀生动和思维视野的开阔宽广 ,以及思维质量的高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鲁迅用近代“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解说曹丕时代“文学的自觉”,他以现实反观历史,在两者的相同处阐述己见。鲁迅时代和曹丕时代有许多相同处,两者都经历了政治的稳定与动荡、思想的单一与多样、文化的破坏与建设等过程。两个时代的文人均关注社会,反映时代,自觉总结文学的性质与特点,努力寻求文学的自身价值。他们以相同的文学追求,实现了意义相同的文学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