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从心理学、教育学和美学角度入手,对什么是体育教学情境美,创造体育教学情境美的作用以及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有效途径,使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形成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结果表明:创造体育教学情境美,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建议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致力创造体育教学情境美.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南宋风雅词派的渊源、成因、题材取向以及审美规范,通过分析姜夔、吴文英代表词作,指出风雅词派的主要特点是词语雅化、精于格律、炼字炼句,用典隶事,既源于婉约词派,又异于婉约词派。  相似文献   
3.
"尚简"作为中国诗学的民族特性之一,历代文论家都做了极为深刻精彩的阐发。刘勰《文心雕龙》从多个方面强调了这一特征的重要性,其中物色篇、风骨篇、隐秀篇更是较全面的集中讨论"尚简"的思想。这对于中国传统文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慥《乐府雅词》作为现存的一部宋人选宋词,其所选甲乙与后世公论不甚相符,尤其是不选苏轼词,引起了后人的广泛质疑和不同理解,且现代学术界看法不一。文章在《曾慥〈乐府雅词〉不录苏轼词之探测》一文的基础上,再对晏殊、晏几道、黄庭坚、秦观几人词的落选原因进行探析,认为晏殊、晏几道二人词的落选和柳永词落选的原因相似,乃因其词作不符合曾慥的"雅词"标准所致;而不选黄庭坚、秦观二人词和苏轼词落选的原因大致相同,并不是曾慥本人的主观想法,而是受当时的选源所限。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文化系统发生根本性变革、文学被重新定义的年代。这一时期,文学的雅俗碰撞尤为激烈,雅俗内涵变化尤为频繁。从《新小说》到《玉梨集》,从《小说月报》到《礼拜六》,从京派到海派,每一次文学雅俗身份的重新确认,都是文学对自身的一次再定义,是该时期文学价值重建的一种方式。正是这种雅俗制衡,构成该时期中国文学的阶段性演进。  相似文献   
6.
贾先奎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2):74-76,91
北宋诗人夏竦的应制诗,数量多,比例高,内容全面,其中像奉和御制读史、奉祀仪典、奉和御制斋醮崇道等应制之作,对于了解当时的时代环境、社会风气、文化政策和统治者的生活等都具有独特意义。从应制诗本身的发展历史看,夏诗富艳、典奥、温雅的多样风格,最终使应制诗的基本风格趋向定型和规范,其律体、杂体、骚体并用的体裁形式,则又显示出一定的开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题材范围逐渐扩大,最终到一切均可入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权德舆的"善用常而为雅"是非常重要却又常常被诗歌史忽略的一环。本文从权德舆诗歌题材的"常"和风格的"雅"入手,分析唐诗由盛至中的发展轨迹,并对"化俗为雅"进行了具体剖析,认为雅俗共赏在中唐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大雅大俗非大家是无法做到的。  相似文献   
8.
高雅音乐作为人类情感沟通的桥梁,对大学生审美价值观以及情感净化具有重要作用。“快餐音乐”的不断发展,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在高等教育中注重高雅音乐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通过分析音乐教育对高等教育的重要影响,阐释了现今高雅音乐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定位及发展困境,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雅舍》向我们展示了梁实秋在抗战期间避寓山城,又遭主流文学家批判的生活无奈,人生无奈,但作者虽逢无奈之遇,却显示出自由洒脱的人生襟怀、恬淡自然的旷达心境、随遇而安的生命意识,表达了他于清虚、旷达的境界中享受品味人生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0.
雅乐是主流音乐的代名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就有之,特别是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形成一个初步的系统,体现中和之道,为历代儒家所尊奉。虽然朝代更迭会给雅乐造成破坏,但是新政权确立之后,文化建设就会成为统治集团的重要任务,所以雅乐建设历汉唐宋元明而不衰。本文的给出,乃期待有识之士的提倡、音乐家与词作家的组合创作,推出具有时代精神的雅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